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一百二十四章 珐琅钟儿

第两千一百二十四章 珐琅钟儿

    因为这对小杯儿,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产物,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珐琅彩。


    珐琅彩最早是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后,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在雍正时期达到巅峰,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然后迅速衰落,乾隆后期开始即少有制作。


    康熙十九年开始,紫禁城在武英殿设立了珐琅作,其后在康熙地五十七年,改到了养心殿,刚开始的时候,主要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和寥胎珐琅。


    珐琅彩瓷器的创烧,与热衷于西洋科技和艺术的康熙皇帝对画珐琅的喜爱有密切关系。


    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统一台岛后废除海禁,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器作为贵重工艺品,开始由来华的传教士带入广州,并进贡内廷。


    这些舶来品以其精细的彩绘技法和华丽的装饰风格,受到皇宫贵族和广州地方达官贵人的喜爱。由当时欧洲传教士与教皇来往的私人信件得知,康熙皇帝对这种洋玩意儿也很感兴趣,并力图使中国的珐琅工匠掌握这门技术。


    康熙四十九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来到中国,从此他以天主教传教士、清廷宫廷画师的双重身份,在京师度过了十三年。


    康熙五十五年,马国贤自畅春园写信回国道:「皇上开始醉心于欧洲的珐琅画,并尽可能将其介绍到宫中造办处。皇上看到从欧洲带来的画瓷器用的颜料和几件大件珐琅器后,考虑要制作某些器物。」


    「皇上命令欧洲画家来画珐琅,我们考虑到这样一来,必须从早到晚和那些卑贱的工匠同作息,于是找借口说不曾学过画珐琅,而且也下定决心不习此艺。我们故意画得拙劣无比,于是皇上降旨作罢。我们这才幸免去做奴隶。」


    不过马国贤不愿意,不代表别人不愿意,很快,随着广州和欧洲的画匠和珐琅匠师进入内廷参与指导造办处珐琅器的生产,甚至亲自操作,金属胎画珐琅器的制作呈现出繁荣景象。


    当时仅经广州巡抚杨琳推荐进入内廷的,就有光东珐琅匠师两人,并西洋人三名、珐琅匠两人、徒弟两人。


    等到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后,还增设监造一人。其后法国画珐琅艺术家陈忠信被召至内廷,指导画珐琅器的生产。


    在中外匠师的共同努力下,内务府造办处建珐琅作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的烧制技术,并烧造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宫廷韵味的金属胎画珐琅器。


    由于此时景德御窑厂的瓷器烧造技术达到很高水平,特别是当时所烧造的五彩瓷器,胎质坚致、釉面莹亮、色彩华丽,在彩绘技法上与画珐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康熙的授意下,造办处珐琅作开始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


    这个创举取得了成功,于是便诞生了瓷胎画珐琅,即俗称的珐琅彩瓷器。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宫中珐琅彩的喜爱程度,较康熙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单是加强管理和督查,而且喜欢亲自参与画稿的具体设计。


    而在这个时期,景德出了一位非常厉害的督陶官,这位对中国清代瓷业做出特殊贡献的陶艺家,叫唐英。


    生产珐琅彩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选胎,选出造型完美,纯白似雪的瓷器运进京城留做烧珐琅用。康熙瓷胎画珐琅器,需要从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涩素胎的瓷质器物,再到宫里造办处画珐琅图案,再入低温小窑烘烧形成所谓色地画珐琅瓷器。


    因为胎体品质不够,所以素胎送到,还必须用黄、胭脂红等作底子,然后再绘制纹样。其画法也是从铜胎画珐琅移植而来。


    而唐英在任期间,除了完成瓷器烧制的任务以外,还要专门负责向内宫珐琅作提供优质的白瓷胎。


    唐英督造的这种瓷胎乃是珐琅器瓷胎的巅峰,具有迎光透影、细腻如脂的特征,较之前的康熙,之后的乾隆都要轻薄白腻许多。


    而在京中,雍正六年,雍正皇帝的铁杆兄弟,也就是后世各大电视剧里被大家所熟知的老十三,怡亲王允祥,成了主持造办处这等大肥缺的第一把手。


    老十三的确非常能干,雍正七年,珐琅器第一项革新得以完成,解决了高度白色釉上着色绘画的问题,从此,珐琅彩可以直接画在高白釉的瓷器之上。结合上景德御窑厂刚刚研发烧造出细腻无瑕的高白釉瓷器,让京城的工匠们可以发挥艺术创作,让雍正的珐琅彩瓷器的艺术价值大幅度提升营造了可能性。


    最后剩下的,就是色料的问题。


    康熙时期和雍正早期,造办处尚不能自行提炼珐琅彩的彩料,以致许多颜色必须仰赖进口,而透过不同色料的混合调配才能创造出更多的颜色。


    彩料提炼计划,最后成功地提炼处十八种颜色,为雍正珐琅彩瓷的产烧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一封圆明园来帖被计入清宫活计档:本月初十日怡亲王交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绿色、深亮绿色、浅蓝色、松黄色、浅亮绿色、黑色,以上共九样。新增珐琅料: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黄色,以上共九样。


    共计十八种颜料。


    由于珐琅彩颜料中,并未包含红色颜料,雍正皇帝和怡亲王继续督促,最终在广东匠人潘淳研究下研发成功了一种在色料中添加黄金而制成的「桃红颜色金子红铜料」,炼出的粉红色的珐琅料。


    其后的红彩越发纯粹,雍正和怡亲王应该对此相当得意,因为在雍正朝画有红彩花卉的瓷器上,一定看得到两枚印章——「金成」、「旭映」。


    因为帝王的喜好,雍正朝时期的宫廷画院画家全面介入了珐琅彩瓷器的画面设计,改变了康熙朝有花无鸟、有鸟无花的纯图案化装饰,而呈现出一片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新景象,其布局章法则取自中国传统绘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珐琅彩瓷器一下子变得画工细腻,格调高雅起来。


    这些画家很多都大名鼎鼎,康雍两朝,出名的就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