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气运诸天从红楼开始 > 第二百一十四章 煽风点火(求订阅和月票)

第二百一十四章 煽风点火(求订阅和月票)

    一个逐渐掌握实权的皇帝,在本身不缺钱的情况下,还大肆捞银。


    目的肯定不是拿钱收买朝臣和军中武将,反过来还差不多。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了:当今皇帝有建立文治武功的勃勃野心!


    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当今皇帝之前的人生相当憋屈。


    成年之前就是个小透明,在皇宫应该没少受各种窝囊气。


    等成年不久好运天降,排在前面的兄弟作死,于废太子一役全部完蛋,最后皇位却是落到了他的头上。


    可惜,更加憋屈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往后二十年,一直生活在太上皇的阴影里。


    基本没有什么实权,是个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


    不管做什么决定,都得老实到太上皇那请示一番,不然旨意出不了大明宫。


    好在这位心态真的不错,或许是幼年时的经历,让他能够心态平和的忍下去,一直忍了二十年。


    就算有什么小动作,也都是在太上皇的允许范围内。


    要是换个正常上位的皇帝,怕是早就忍不住要学李二了。


    我大清那位嘉庆帝就是最好例证,被所谓的十全老人压了三年就受不了,心理直接出了问题。


    当今眼下已经四十出头了,看样子还能再活很长时间!


    这厮,在和太上皇比拼寿命的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现在,太上皇已经压制不住他了,当今肯定想有些作为的。


    不然,二十来年的‘儿皇帝’,岂不是白当了?


    纵观历史,最能体现皇帝功绩的,自然就是文治武功了。


    但凡在上头有些表现,就算像汉武那样的皇帝,一样能够万世流芳。


    当然,这些都是贾环的猜测,至于准不准看以后就知晓了。


    如果准确的话,那红楼后期的一些战事,就有合理的解释了。


    随着天气越发寒冷,荣府核心成员心中却是越发焦躁。


    省亲别院的事儿一直没有商量妥当,不管是老太太还是王夫人都相当不满。


    她们甚至邀请了宁府主事人秦可卿,还有贾蔷一起参与商讨,目的也是不言而喻,希望宁府在建造省亲别院的时候出力。


    谁不知道,最近几年宁府可是赚了不少银子的,老太太和王夫人对此早就眼红了的。


    幸好,秦可卿和贾蔷没有被忽悠的失了冷静,坚决不参合这事。


    并表示,元嫔省亲自然是京城贾氏宗族的好事大事,可元嫔毕竟出身荣府,主要的事情还是需要荣府自己处理的。


    宁府这边不会拖后腿,可能帮忙的地方也不多。


    并暗示,银子可以给却不会太多,不然其他族人就有意见了。


    这也是贾环提醒的缘故,早在宁府参与军粮买卖大赚特赚后,除了还清了国库欠银之外,特别拿出了一笔银子改善族人的生存环境。


    不是直接发钱,而是雇佣工匠对后街上的族人居处,进行优化改造。


    像是破房修缮以及危房再建,统一规划设计,全部弄成制式二层砖瓦木楼,就是下水道都规划修建妥当。


    为此投入的银子不下数万两,宁府当家人自然得到了族人的一致好评。


    不仅只是族人的房屋建设,还有族人所居后街的卫生清理,以及特意制作的防风路灯的维护等等,都需要源源不断投入银钱。


    当然,相对宁府买卖军粮赚的银子,这点投入就算不得什么了。,可族人不知道啊。


    宁府在财务上又含糊的放出去一些风声,让族人以为宁府付出的代价不小,已经没有太多余力理会其他的了。


    可以说,自从贾蓉成为宁府当家人之后,族人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他们对宁府这个族长一支的支持力度也达到了新高。


    眼下,面对荣府要钱的时候,拿这个当借口,荣府也无可奈何。


    总不能说,元嫔省亲是大事,先苦一苦族人吧,政二老爷也不会答应啊。


    其实,针对贾环借政二老爷之口提出的问题,荣府大佬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买下宁荣街对面的屋舍进行改造。


    宁荣街宁荣街,宁荣二府几乎占据了一整条街道不假,却只是街道的一边罢了,另一边也是权贵府邸。


    当然,宁荣二府对面的屋舍,几乎全是其他权贵的别府。


    傻子才会和宁荣二府对面而居,嫌自家日子过得太悠闲了是吧?


    也是如此,想要花钱购买这些屋舍并不是没有可能。但代价之大,可能荣府核心成员难以接受,但这就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想像红楼原著那样,将大老爷的东大院,以及宁府的荟芳园全部改建成省亲别院那是不可能的事儿了,老太太头一个不答应。


    只要想想,家里有宫里的太监长驻,哪个权贵家族大佬受得了?


    说句难听的,此时想要买下街道对面的屋舍,不准备百万两银子都不好意思上门问价。


    眼下的荣府,可没有林家的家产帮忙兜底了。


    事儿一下子,就僵在这儿了!


    在大书房,面对政二老爷的长吁短叹,贾环也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就算他有这样的财力,也不可能显露出来,就为了给元春建造省亲别院啊。


    要是砸进官场,指不定政二老爷就能达成目的,成为正三品的通政使了,又何必耗费精力和财力在省亲上?


    谁也不敢保证,元春省亲之后,就一定能给自家亲父带来官场上的进步!


    可百万两银子砸下去,但凡收了银子的都不敢不办事!


    这可是百万两银子的因果,尼玛的谁敢收了银子不办事,那就等着荣府不死不休的激烈报复吧,就是政二老爷都得疯狂。


    老太太和王夫人都为银子的事情,头疼好久了。


    这事,在荣府内部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赵姨娘几乎第一时间就告知了贾环,语气中满满都是幸灾乐祸。


    反正她和贾环又占不到元春的便宜,自然不介意元春省亲的事儿成不了。


    到时候,就是看王夫人满脸愁苦的样子,在心里都能乐呵半天。


    政二老爷也为了银子的事情相当头疼,这才是荣府这边迟迟都没有,对外公开元嫔省亲的主要原因。


    听闻,因为心情不好,老太太还没少埋怨政二老爷。


    指责他当初就不该一口气还清国库欠银的,若是那笔银子还在府里的话,也就不用为了银子的事儿头疼了,直接砸出去就是。


    这话说得,好像还国库欠银的银子,不是他想方设法弄出来的一般。


    政二老爷也相当恼火,老娘这是秋后算账还是怎么的?


    就是王夫人,也明里暗里挤兑过政二老爷。


    这可把他气得不轻!


    真以为他不知道么,老太太和王夫人在执掌公中权柄的时候,可没少往自家私库里搬好东西,就连府中最重要的内库也……


    当初还国库欠银的时候那么艰难,都没见这两位提供多大支持。


    尤其是还最后那四十万两银子,差点没把政二老爷整崩溃!


    要不是八大田庄庄头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怕是根本就完不成还银任务,不说一定完蛋起码也别想讨到什么好处。


    那时候,也没见老太太和王夫人出把力!


    既然政二老爷心情不爽,贾环这个狗头军师自然要帮忙出出馊主意。


    不就是恶心人么,好像谁不会似的。


    “老爷,元春姐姐省亲是大事,既然府里缺银子建省亲别院,那就拿内库的存银先顶一顶!”


    “加上公中还有数十万两存银,合起来总该够了吧?”


    他笑眯眯开口道:“没必要为这个发愁生气,总归是好事么?”


    政二老爷还算冷静,并没有暴出什么难听话,可心情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为了女儿省亲,府里最近乱糟糟的,各种流言真以为他听不到么?


    有些事儿他真真有苦说不出,甚至都起了放弃的心思。


    反正每月固定时间,老太太和王夫人都能进宫和元春见面,也不差省亲这一点子时间!


    为了省亲,难不成真的要将府邸掏空不成?


    只要一想到,花费上百万两银子购买宅院,然后又花费不知道多少银子建立省亲别院,最后还都是皇家的,就是以他对银子的不敏感,都觉得心痛。


    毕竟主持过催讨国库欠银一事,加上在鸿胪寺当老大也有一段不短时间了,自然明白银子可是个好东西,白白浪费实在可惜了。


    最后能不能得到好处不说,现在老太太和王夫人倒是先埋怨起他来了。


    好像,建造省亲别院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所有的银子也得政二老爷负责!


    想要他弄银子也不是不行,首先得给于足够的权柄吧?


    空口白牙什么都不给,让他去哪弄银子去?


    有贾环在旁边不动声色煽风点火,政二老爷心头的火气也是不小的。


    要说府里有没有银子,肯定有啊,还是大把的银子!


    只要将府里另外三大管事的家给抄了,百万两银子眨眼可得!


    这点,不要说老太太心中没数,却是不愿意闹腾得太过,叫旁人瞧了笑话。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动用内库的存银吧!


    结果,在荣庆堂的聚会上,政二老爷将想法提出来,立即遭到老太太的痛斥,甚至就连败家子这样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


    政二老爷头大如斗,干脆学自家大哥的样子,直接摆烂了。


    元春省亲的事儿他不管了,随便老太太如何折腾!


    贾环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倒不是刻意针对元春,而是政二老爷参合太过的话,最后那些杂事还不得都落在他头上啊?


    想想,有多少贾家族人,满眼通红盯着荣府开建省亲别院,打算从中好好落一些好处,就知道事情究竟有多难搞了。


    本月最后两天了,求个月票支持,谢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