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史上第一豪横 > 第482章 星辰大海之志!

第482章 星辰大海之志!

    海水盐分,达到百分之三还多。


    不用提炼的话,产盐速度很快。


    不过,丁丁说的一里宽的路,实在吓人,叶坤估计玩不起。


    丁丁说道:


    “我计算过,也试验过。先期工程,只求畅通,开拓出十步宽的道路即可。这个需要的海盐用量,不是很大。一里地,大概五百斤海盐。


    道路打通以后,再向两边继续撒盐,继续放火烧山,速度就很快了。”


    叶坤问道:“就按照你说的,十步宽的道路畅通,重量需要多少海盐?”


    “需要撒盐的地方,至少一千里,那就需要五十万斤海盐。”


    “没问题。”叶坤计算了一下产量,说道:


    “我会通知益州盐矿,生产一批未经提炼的粗盐。再让宋婆留等人,大量提炼海盐。我们南北一起施工,向中间合龙。”


    就丁丁的计划而言,的确是可行的。


    先派出向导队进山,带领千余人,一路撒盐。遇上大树,就在根部砍一圈,在刀口上撒盐,在树根撒盐。


    只要盐量足够,不出三个月,草木都会枯萎。


    那时候再点火,就能烧出一条通道。


    比直接砍树,省力许多。


    而且撒了盐的路线上,以后也很难长出草木,也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炼盐运盐,当然需要很多劳动力,但是算起来,还是比砍树节省劳工。


    丁丁又说道:“南方的山林,我们已经开始大力焚烧了。先砍柴,晒干,然后把干柴送进山林里,点火焚烧。


    但是也就每年十一月之后,二月份之前,容易操作。其他时间,效果很差,烧不透。


    另外就是烧不干净,只需一个春夏,野草和荆棘,就会疯狂生长出来。”


    “是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叶坤点点头,笑道:“就按照师妹说的办法去做,对于最难开发的老林子和特殊路段,多多撒盐,撒到寸草不生为止。”


    丁丁走到地图前,问道:


    “师兄,既然我们有大海船,可以直接进入孟加拉湾,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力,从陆路打通道路?”


    叶坤说道:“我想给后代子孙,在孟加拉湾,留下一个出海口。同时,控制整个交址半岛,则必须水陆并进。


    茶马古道,也是重要的商道。一旦拓宽成功,将会繁荣西南经济,加强交流。以后,随着进一步交流,才能将南荒和交址,彻底消化。”


    前朝始皇帝南征百越、交址,五十万大军,就地留守,又从内地征发许多女子送过去。


    这才改变了南方的格局,让华夏血脉多了起来。


    但是,南方并没有完成彻底的汉化。


    叶坤希望在有生之年,海陆并进,使南方和华夏,凝聚成铁板一块,永不分离。


    就算天竺半岛干不下来,也得牢牢掌控孟加拉湾,让后世子孙,能直面印度洋,实现星辰大海之志。


    实际上缅国南部,一马平川。


    修路最难的地方,还是云缅交界的百万大山。


    丁丁的思路是,南北同时进行,向中间合龙,这样的话,速度会大大加快。


    再有一年,即可完成茶马古道的拓宽,可以满足运兵运粮,大部队通行。


    再有三年,可以实现大部分路段通车。


    山区里还有大河大川,需要修建渡口,打造渡轮。


    小河流上面,可以修建永久性石桥。


    这样算起来,工程还是很大的,甚至不下于隋唐大运河。


    也就叶坤敢这么玩,因为有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支持,有华夏大粮仓的支持,有枪炮支持。


    丁丁说道:“师兄,南方修路的事,你还是让我负责吧。我和叶青阳签订了军令状,还有两年期限,不能拖延。”


    叶坤叹气:“师妹,庞甲孙乙的科技团队,已经迁移去了涿郡。你也过去吧,休息一下,也看看我们这一年多的科研成果,或许可以用在修路上面。等你休息一段时间,再说修路的事。”


    “也好,我去涿郡看看公孙师姐,还有庞甲孙乙。”


    丁丁点头告退。


    公孙二娘在涿郡,监督、策划都城建设,也很辛苦。


    正月十六。


    叶坤正式离开许昌,前往涿郡。


    这一次,队伍庞大,有好几万人。


    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机构和人员,先期搬离了。


    中原通向涿郡的大道,修建得很不错,有黄土大道,有石头大道,部分路段,还是水泥修建的。


    队伍庞大,走得就很慢,日行四十多里。


    姜有容和夫人们,都坐大车,一边前进,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


    搬迁途中,还遇上了一场大雪。


    红云夫人骑着马,在雪地上奔跑,冻得直冒鼻涕,却开心得像个孩子。


    叶坤陪着姜有容,坐在宽大的豪华马车里烤火,一边说起涿郡一带的气候特征。


    姜有容笑道:“这边太冷了,怕是南方人都不习惯。我觉得啊,还是成都最好。”


    “成都的确好,可是住在那里,人很容易变懒,变得毫无斗志,得过且过。”叶坤笑道:


    “从天下大局考虑,成都就不能作为都城,只能作为大后方。华夏九州,最大的威胁在北方,在匈奴,在高句丽,在西羌。”


    “为什么,北方会成为威胁?”


    “因为北方气候太冷,大草原不能种粮食。辽东和高句丽,部分地区可以种粮食,但是一年一熟。当人口发展太多的时候,那边就不够吃了。不够吃,北方人就会南下,抢夺汉人的粮食牲口。


    所以华夏国几百年前,就修建了长城,就是为了阻挡北方草原人的南下。”


    “那我们以后,住在涿郡,还要修长城吗?”


    “娘娘,现在改修长城的,是匈奴人。”


    叶坤大笑,说道:“他们应该修起长城,防止我打过去才对。”


    对于北匈奴和高句丽,叶坤迟迟没有下手,没有发起大规模战争。


    主要是中原初定,需要恢复生产力。


    叶坤也需要树立威望,需要缓一口气。


    定都涿郡的目的,就是要彻底征服北匈奴和高句丽,就是寸土不让,有你没我!


    对付草原人,叶坤的大炮不太管用。


    人家没有城池,大炮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连发火枪、望远镜、铁丝防线、高强度铠甲、高强度刀枪弓箭,就是匈奴人的噩梦。


    在科技代差面前,来如风去如电的匈奴骑兵,只能眼睁睁地挨打。


    正说话间,谭八卯来报:


    “干爹,接到关勇将军的急报,我们六万大军,已经彻底收复阴山全线,俘虏三万余人,缴获牛羊近百万头。将匈奴骑兵,逐至阴山以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