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早安大明 > 第411章 号角响起

第411章 号角响起

    陈素失踪了。


    大清早一个仆役打着哈欠,边走边咒骂着那个傻子为何不死。


    “死了咱也解脱了不是。”仆役嘟囔着走到卧室外,推开门,见床上被褥凌乱,陈素人却不见了。


    “人呢?”


    仆役一路去了书房等地,却没找到人。


    “完了!”


    一个大活人竟然不见了,陈素的几个儿子大怒,当即把几个仆役尽数绑了,随后报官。


    事儿才将发作,外面就有人说是蒋庆之把陈素给弄走了。


    “这特么谁在胡诌呢?”


    蒋庆之最近比较喜欢直庐,进宫后若是道爷没空,他就去直庐蹭火。


    严嵩值房里的木炭品质最高,不但不呛人,而且温控做的太好了,不高不低,舒适宜人。


    蒋庆之一边蹭火,一边蹭茶,崔元说:“陈素平日里并未树敌,他不见了,那一家子人不找你找谁?”


    “崔驸马这话说的,难道我还能把一个大活人从陈家弄走?”蒋庆之呵呵一笑,心中却纳闷。


    虽然走之前盖上了井盖子,可按理陈家也该发现了啊!


    难道是尸骸丢了?


    瞬间蒋庆之就想到了僵尸。


    想想,昏暗的夜里,井盖嘎吱嘎吱的作响,缓缓被挪开,一只苍白的手从井口下缓缓伸出来,抓住井壁边缘……


    卧槽!


    蒋庆之觉得脊背发寒,“老崔,崔驸马,加点炭!”


    有人鼓动陈家几个兄弟去新安巷讨公道,几兄弟便披麻戴孝真的去了。


    “打出去!”蒋庆之吩咐道。


    孙重楼兴高采烈的带着人把陈家几兄弟一路追杀出三条街,随后有御史弹劾蒋庆之,说他绑走了陈素。


    “证据!”蒋庆之当朝揪着那个御史的衣襟勃然大怒。


    “御史可风闻奏事。”御史弱弱的道。


    “那我可否风闻奏事?”蒋庆之问。


    御史点头,蒋庆之说道:“本伯听闻你与崔驸马密谋造反!”


    无辜躺枪的崔元翻个白眼,就他这个鸟样,说他造反,不如说他老树逢春,又讨了个小妾更合适。


    陈家几兄弟为了争夺爵位开始大打出手,整个伯府没人管乱作一团。直至某一日,管事看着满地尘土和落叶的后院大怒,让那些整日无所事事旁观宅斗大剧的仆役们洒扫。


    洒扫需要水,两个仆役一边发牢骚,一边到了水井边。


    井盖掀开,把水桶往下一丢。


    噗!


    声音不对。


    落在水里的声音不是这样。


    仆役拉拽了几下绳子,觉得不对劲,就探头看了一眼。


    一具尸骸直立着浸泡在水中,脑袋微微上扬,铁青的脸上挂着诡异的笑容……


    “啊!”


    ……


    “人就在水井中,幸而天冷,故而没烂。发现的仆役当场就吓疯了……陛下让咱来告知你,此事算是过去了。”


    黄锦一边说,一边盯着蒋庆之。


    在他来之前道爷有交代:此事十有八九是这娃做的,你盯着他,若是他做的,回头朕自有责罚。


    光天化日之下,把一个大明伯爵给活活淹死在自家后院的水井里,这胆子也太大了。按照道爷的说法,回头就让蒋庆之去北方转一圈,算是惩罚。


    可蒋某人何等的城府。


    他一脸幸灾乐祸,“死了?死得好,大快人心,喜大普奔呐!”


    他把听到死对头完蛋后的各种反应演绎的无懈可击。


    道爷得到回禀后有些郁闷,“难道真是陈素自己跳进了水井里?”


    他突然一怔,“那谁说的,水井盖子是盖上的?”


    “是。”黄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陈素不可能一边跳井,一边反手把井盖给盖上吧?”


    只是想想那个画面,二人就觉得毛骨悚然。


    ……


    负责这个案子的人知晓这事儿没法真查,而且也无迹可寻。


    “娘的,咱们去的时候,井盖盖的好好的。难道死人还能给自己盖盖子?”


    “陈素定然是被人扔进井里活活淹死的。”


    ……


    “伯爷就是故意的!”


    伯府后门,今日天气不错,徐渭和胡宗宪两个好基友在这里聚会。


    酒是宫廷玉液酒,菜是腊肉和香肠切片,还有腌蚕豆。


    腊肉和香肠是在蒋巨子的亲自指导下做的,被黄锦抄没了大半后,蒋庆之一咬牙,干脆又熏了上千斤。????伯府为此专门弄了几个房间来挂腊肉香肠,专人负责,隔一阵子就和厨房的腊肉替换。


    上好的猪肉切成条,先用花椒等腌制,再用果木,松针,陈皮……等蒋氏独门配方熏了三天三夜后,还得挂在厨房半月,这才算是初步成型。随后还得等两三个月入味。


    这么做出来的腊肉香肠,味儿浓郁之极,咸鲜入骨。


    “伯爷就是明晃晃的想让那些人知晓,敢冲着伯府下手的,就得有横死的准备。”徐渭缓缓咀嚼着香肠,觉得真是无上美味。


    “外间如今都在传,说此事乃是伯爷做的。说的有鼻子有眼,甚至还说跟着去的有石头,大半夜什么阿修罗出没……”


    胡宗宪觉得这事儿会对墨家的形象造成冲击,“外界对墨家的看法会不会有些偏颇?”


    “不会。”徐渭说道:“老胡你别忘了,春秋时的墨家,那可是一言不合就拔刀动手。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伯爷能忍着半夜潜入,就算是委曲求全了。”


    胡宗宪苦笑,“我只担心武学。”


    “武学?”


    “那些人处心积虑便是想让陛下收回成命,武学如今是重中之重。墨家教导出来的将领,一言不合便杀人,一言不合便出兵……你想到了什么?”


    胡宗宪眯着眼,不等徐渭回答,便继续说道:“暴秦!”


    ……


    “这是暴秦!”


    士大夫们看了许久武勋和墨家之间的暗斗,终于下场了。


    “当年的暴秦便是如此,动辄出兵,动辄杀戮……国中军民皆以从军为荣,皆以杀人为乐……”


    朝堂上,一个文官正在慷慨激昂的喷着墨家,“如今长威伯为武学司业,教导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不问而知。”


    文官看了蒋庆之一眼,发现那厮竟然靠在朱希忠的背后打盹,不禁大怒,“长威伯!”


    “啥?”蒋庆之被吵醒,茫然看了一眼周围,“啥事?”


    众人看着他,再看看气得嘴角白沫都顾不上擦拭的官员,不禁都乐了。


    “若把教导学生之责交给长威伯和墨家,陛下,臣几乎可以想象到那一幕。”文官深沉的道:“每当大明与周边有矛盾,乃至于有口角,朝堂之上那些武人便会叫嚣出兵,乃至于灭国……


    当这股风潮蔓延至整个大明时,臣不敢想……每个人都红着眼,想着去杀人挣军功。暴秦二世而亡,这个大明,危矣!”


    “这个大明危矣?”蒋庆之淡淡的道,随即出班,官员下意识的躲了回去,双手握着笏板,警惕的看着蒋庆之。


    “至于吗?”蒋庆之无奈苦笑。


    “陛下,此事发端于墨学学生之间的一场辩驳。”蒋庆之说道:“当时臣丢给他们一个题目,叫做文武之争。随后便不管了。没想到这场辩论从墨学内部一直蔓延到了整个京师……”


    道爷当然知晓此事,锦衣卫前天就禀告过了,说京师士林正和墨学隔空论战,就文武之争,文武之别,文武对大明的利弊展开了大辩论。


    如今双方论战正酣,墨学人少,但却个个都是猛将,言辞犀利不说,还继承了蒋巨子那等摆事实,讲道理的风格,一时间竟然不落下风。


    刚开始只是士大夫们为了声援武勋出手,等到了后面,双方的话题越来越偏,从武学一直延伸到了当下大明以文制武制度好坏的论战。


    这个论战从两个学派之间开始,渐渐蔓延到了朝堂之上。


    虽然以文制武并未成为制度,但历经士大夫们多年打磨,早已成了大明上下心知肚明的规矩,也就是潜规则。


    “如今京师士林恼羞成怒,这不,都追杀到了朝中。”蒋庆之不屑的道:“论战便是论战,扯到朝中,这是想把以文制武弄成祖制吗?”


    大明所谓的祖制就是一个核武器,臣子之间的争斗,乃至于君臣之间的暗斗,都会把祖制搬出来为自己所用。


    蒋庆之丢出祖制这个核武器,让那个官员不禁暗喜。


    若是能把以文制武弄成祖制,天下士大夫们将会把他视为头号功臣。


    就在官员暗喜时,蒋庆之干咳一声,“我说的祖制……你怕是没听明白。”


    蒋庆之看着那些面色各异的官员,“当年太祖皇帝在时,对武人,不,对武事的看法是什么?”


    官员的眼皮子跳了一下。


    “成祖皇帝对武事的态度是什么?”


    蒋庆之一句一句的往外说,“先帝对武事的看法是什么?”


    “是打!”


    蒋庆之突然双眸中迸发出了利芒,“是握紧手中刀枪,盯着大明的敌人,只要敌人一日不低头,一日不臣服,大明便一日不收兵!”


    他走到了前方,“大明对武事的态度,是太祖皇帝频繁令大将出塞,追亡逐北。是成祖皇帝五度北伐,击破了蒙元余孽复国的野心。是先帝在被群臣压制的窘境中,依旧在北望的执着。这才是我大明的祖制。”


    蒋庆之的声音铿锵有力,“这个大明,从未有什么以文制武,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轰隆!


    群臣仿佛听到了惊雷声。


    他们齐齐看向了嘉靖帝。


    这是陛下的意思吗?


    若是,那就代表着帝王对大明当下政治格局的不满,他要做出变革。


    变革啊!


    多少人的脑海中浮现了当年左顺门的那一幕。


    想起了杨慎鼓动的话。


    嘉靖帝看了群臣一眼,平静的道:“朕觉着不错,诸卿觉着如何?”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