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北宋穿越指南 > 0790【德政】

0790【德政】

    大明洪武七年,西元1132年。


    这年的元宵灯会更加热闹,假日只有七日,灯会却持续了十日。


    二月初三,在群臣的劝阻下,朱国祥正式决定退位,并选定在月底交接大权。


    然后,内阁和礼部开始讨论改元。


    改元要明年元旦才改,但现在就该商量,早点确定下来也省事儿。


    “永乐”肯定不行,太他妈膈应人了。


    第一个用永乐年号的是前凉张重华,而且是“假凉王”时建的年号。


    此人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却沉迷享乐,死后儿子还遭篡权,一堆亲戚杀来杀去,最后被苻坚给灭国了。


    第二个用永乐年号的,是五代张遇贤。


    这位是客家人,吏员出身,自称罗汉转世,在岭南起义造反,一度杀到赣州。最终部将纷纷叛变投靠南唐,张遇贤被押至金陵砍头。


    第三个用永乐年号的,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方腊。


    永乐跟长乐的意思相近。


    长乐王慕容盛,称帝之后第二个年号是长乐。凶残酷烈,滥杀无辜,最后遇刺身亡。


    唐朝还有一位长乐王,是李世民的叔叔。他久在边疆带兵,屡次击败突厥人,被告发阴蓄门客,还结交境外势力,妄图以皇叔身份篡夺侄儿的皇位。被李世民赐死。


    纵观历朝历代年号,比永乐、长乐更烂的实在找不出几個。


    首相翟汝文说:“国号大明,自当景兴。”


    众臣纷纷赞叹,认为“景兴”这个年号不错。


    景,日月之光。


    兴,勃发旺盛。


    景兴,就是大明从此走向兴盛之意。


    其余阁臣,陆陆续续说出几个年号,寓意都非常不错,但远不如“景兴”这般贴切。


    似乎就要定下了。


    朱铭对胡安国说:“你是新任礼部尚书,且代表礼部也出一个。”


    胡安国先向朱铭作揖,又朝翟汝文拱手:


    “太子殿下起兵以来,覆宋、败夏、灭楚、逐金,武功赫赫,当世无两。前宋之时,昏君奸臣当道,太子殿下刚健持道,上疏怒斥六贼,编管桂州不屈。而今大明初兴,正是进取开拓之时,恢复汉唐盛世指日可待。臣请改元——乾道。”


    萧楚附和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好气象!”


    “乾道”年号是真好,再配合《易经》乾卦彖传就更牛逼了。


    意思是天地万物即将走向成熟兴盛,所有事物(包括人民和百业)都能获得自己该有的价值和位置。天下必然变得和谐圆满,万事万物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且,乾道还有万物资始、刚健进取、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稳固持久的意思。


    众臣之前夸赞“景兴”,现在又觉得“乾道”也好。


    就在此时鸿胪寺卿谢克家说:“乾道虽好,西夏国主却已用过了。”


    大臣们一愣,少数人很快反应过来,这是西夏傀儡皇帝李秉常的年号啊。


    萧楚和胡安国也颇为意外,西夏的乾道年号只用了两年,不翻阅史料他们还真不知道。


    谢克家也是因为执掌鸿胪寺,需要熟悉各国的情况,又曾被扔去翰林院修史,这才记得乾道年号被西夏用过。


    朱铭对“景兴”不太满意,认为过于文绉绉的没气势:“年号之事,你们回去再慢慢想,十一月以前必须敲定,现在还有大半年时间。”


    “是!”


    众臣领命。


    朱铭又说:“年号不能更换频繁,以免纪元之时难以分辨。从今往后,一个大明皇帝,终身只能有一个年号。”


    众臣虽然对此感到惊讶,但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皇帝不愿瞎折腾,他们能省不少事儿。


    特别是崇尚德政、仁政的官员,更乐于见到这种局面。


    大明开国以来,各种礼仪都写进了《大明律》。


    一是定下简朴的丧葬祭祀风格。


    皇帝的丧期和墓葬,都恢复到宋初,主打一个不扰民。


    二是弱化避讳。


    只要不跟皇帝的名字完全重合,一两个字相同无所谓。


    还有宋徽宗搞出乱七八糟的避讳,比如“龙”之类的,全部从避讳词当中取消。


    朱铭继续说:“大位交接之后,阁部院寺官员职务皆不变动。”


    “太子圣明!”


    众臣齐声呼喊,都彻底放下心来。


    朱铭再说:“我登基之时,并不大赦天下罪犯,但要给天下万民减税。内阁与户部,商讨一个减税方略。记住,商贾的榻税、铺税、过税之类的不能减。”


    这是仁政,必须赞叹,官员们再拜。


    朱铭还在说:“在减税诏书里面,还要写以下内容——”


    “第一,各省全面稳步推行摊丁入亩。”


    “第二,清丈田亩时,鼓励地主到官府自报隐田。自报之人,如果核对无误,前几年的逋赋不再追究。若有隐田被官府查出,不但要补交欠税,还要十倍罚交钱粮!”


    “第三,朝廷会派遣大量御史前往各地巡视税收。除了五代以来就有的定额鼠雀耗,其余折变、面耗、杂派一律取消。这是开国就定下的规矩,可直到去年还有官吏在征收。现在配合吏役改革,基层吏役有了薪俸,绝对不准再滥征杂税!被抓住就是罢官流放,严重者直接砍头!”


    ……


    宋朝疯狂加税,从伟大的宋仁宗开始。


    加税的直接结果,从中央统计数据就能看出。


    整个北宋的官方数据,全国户口和田亩一直都在增涨。唯独宋仁宗执政时期属于例外,户口和田亩数量双双下跌。


    户部很快就拿出减税方案,并且递交到内阁讨论。


    户部尚书方孟卿对阁臣们说:“前宋残民加税,自仁宗朝始,商税加得尤其多。就连开封城外的农民,挑着瓜果进城叫卖都要征税。农民种地已经交过两税,若是瓜货卖得多自当再征商税。可小民挑着少许瓜果进城,只是沿街叫卖,赚些微薄小钱糊口,这时去收商税于心何忍?”


    宋仁宗疯狂加征商税,把全国农业税的比率,降到总税收的56%。这放在农业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农民又得到什么好处了吗?


    当然没有。


    朝廷通过各种杂派,变相增加农业税。此风一涨,官吏趁机跟进,疯狂盘剥农民,而国库却没增收多少。


    方孟卿说道:“对商税的减税方略,是酌情降低或者取消,恢复到宋仁宗登基之初。当然不是全面恢复,大约要保留加税的一半,因为宋初确实收得不算高。主要是取消针对小商小贩的加税,尤其是农民进城卖货的税收!”


    “农税方面。前宋的正税加得不多,各种各样的摊派层出不穷。大明朝廷已三令五申,但地方官吏还在收取,而且越收越隐蔽,就连御史都容易疏忽。尤其是‘布估钱’,官、商、吏三方勾结,从以前的豪夺,变成现在的巧取。不仅小民受布估骚扰,就连大地主都深受其害。当狠狠的从重处置!”


    宋代的杂税有多离谱?


    我养了一头牛,在牛活着的时候要交税,若牛死了还要纳一笔税。


    家里丁口多,就要承担更多徭役。如果分家,那就罚钱。


    不仅买卖房屋要征税,就连修房子都要征税!


    对了,还有农具税。


    我家添几把锄头也要交税,这玩意儿只在宋真宗年间被废除过一阵子。


    收来收去,甚至诞生了“鞋钱”。


    你要穿鞋吧,那你得交鞋钱。


    这种乱七八糟的杂税征收难度极大,中央朝廷其实收不进国库。多数杂税沿袭自五代,宋朝却一直不废除,算是默许地方官吏以此贪污。


    吏员也懒得根据税种逐个征收,直接让乡役(乡手、里正、保长等等)去摊派。


    现在,朱铭要全部打掉。


    三令五申还不改,那就鼓励“刁民告状”。


    “刁民”一般来自中小地主家庭,读过些书,识得些字,却无法逃脱官吏的盘剥。


    让御史们去巡视乡镇,在小镇住一段时间,并在集镇口贴告示,竖起一个匿名信箱。读过书的“刁民”看到了,多半就会悄悄来匿名告状。


    每破获一起胡乱摊派杂税的案子,就给御史们记功,并且给予金钱奖励。


    这几年,御史们升官最快。


    大量御史因政绩转为地方官,已经变成一条升官捷径。


    这玩意儿虽然得罪人,但升得快,名声又好。新科进士若被选为低级御史,比直接外放县丞还高兴,若是运气好破获大案,有可能一年半载就升为县令,或者是在御史系统快速升迁。


    翟汝文仔细看完户部递交的减税方案,忍不住感叹道:“此万民之福也。”


    阁臣们相视一笑,太子这手玩得漂亮啊。


    刚刚登基就减税,仁政之名就坐实了。其他手段再酷烈,那也属于仁君,登基减税写进史书没法改,顶多民间有许多人悄悄说坏话。


    所以,年号该怎么定?


    或许还可以往仁政那边靠拢,用年号来体现新君的德治。


    ……


    (工业革命不是灵丹妙药,别动辄就要打造工业国家。第一,棉花都还在推广,纺织业兴盛的条件还不足。第二,工业革命会加速土地兼并,导致出现更多失地流民。第三,失地流民造成治安混乱,数量远超工厂对工人的需求,从而导致对工人的盘剥更严重……)


    (今天没第二更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