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北宋穿越指南 > 后记八十二·圣诞节大朝会

后记八十二·圣诞节大朝会

    半夜时分,谢衍就被叫醒。


    今天他要上朝。


    大明的常朝,已经缩减为每月三天,即在旬休的次日举行。而且,上朝的官员数量有限,满打满算也就五六十人参加。


    驸马不可议政,所以没资格参加常朝会!


    今日谢衍要参加的,却是大朝会。


    固定的大朝会,每年只有三次,即:元旦(正月初一)、五朔(五月初一)、冬至。


    但常常停办。


    比如北宋一百六十多年,按理说该有近500次大朝会,但实际只举办了50次。


    停办原因很多:日食、战争、国丧、雨雪、灾荒、祭祀、皇帝生病等等。


    谢衍头戴七梁貂蝉冠,里面穿着花白罗中单,外头穿着紫色罗袍,下身为紫色蔽膝,还有大带、革带等各种带。


    即便太宗皇帝把朝服给缩减过,远不如历朝历代那样宽袍大袖。但总体来讲,还是显得有些累赘。


    “注意礼仪,莫要闹了笑话。”朱棠溪把丈夫送出家门,颇不放心的反复叮嘱。


    谢衍笑道:“已在礼部练习过了。”


    天色漆黑,马车渐行。


    这里不是商业区,沿途没啥多余亮光,只有各家门前挂着的灯笼。


    一月三次的常朝会,上朝时间很晚,用不着大半夜起来。


    大朝会由于参加的人数太多,非得摸黑准备不可,否则排队就位都能搞到中午。


    谢衍坐在马车上,一路哈欠连天。


    来到东华门外下车,这里已经聚集不少官员,正排队给皇城的门卫出示官牌。


    谢衍老老实实排在最后,排他面前的官员连忙说:“谢驸马身着紫袍,可径直到最前面去。”


    “多谢提醒。”谢衍这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优待。


    第一次参加朝会,他啥都不懂。


    快步走到队伍的前方,许多紫袍官员正在聊天,一边说笑一边往里面走。


    谢衍迅速来到紫袍的最后面,红袍官员们稍停脚步让他插进去。


    “谢驸马也来啦?”排他前面的紫袍自来熟的打着招呼。


    谢衍依稀记得这是一位武臣,那天打猎的时候见过,但实在记不得名字了,于是拱手说:“昨天睡得太晚,差点起不来。”


    那紫袍武臣笑道:“其实晚些也没关系,进去还要慢慢候着呢。不过今日是圣诞,来得早些更显敬意。”


    大朝会除了每年固定那三次,还可以临时增加,比如:圣诞节!


    即,皇帝和太后的生日。


    圣诞节还有许多别称,诸如:万寿、天长、天兴、降圣等等。


    今天是叶太后的生日,所以临时增加圣诞大朝会,就连住在洛阳的亲王都要来参加。


    阁部院重臣们,对此猜测颇多。


    因为这是小皇帝登基以来,叶太后第一次给自己的生日举办大朝会。她在释放什么政治信号呢?


    或许,只想增加存在感吧。


    毕竟叶太后不怎么干涉内阁,但又必须维持自己的权威,因此举办圣诞大朝会就成了惠而不费的选择。


    但重臣们还是有些担忧,生怕叶太后渐渐揽权。


    就在两个月前叶太后的一位族兄,被调到开封担任总兵。而叶太后的一位族叔,在今年初被提拔为湖南右布政。


    种种举动显示,叶太后正在提升娘家人的地方实权。


    谢衍渐渐走到东华门口,他把自己的官牌亮出来,守门侍卫看都没看就直接放行。


    经常出入皇城的权贵,刷脸就可以了。


    谢衍跟着人群来到东廓城的候车室,今天停车场的马车数量很多。


    “相公请用茶。”一个侍者端茶过来。


    东廓城的侍者,没有使用太监和宫女,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在编杂役。


    或者说,内东门之外的皇城区域,全都没有太监和宫女的存在。


    这间候车室,已经来了十几人。


    谢衍大概扫了一眼,都是见过却记不住名字的。


    “拜见蕲王殿下!”


    突然,候车室内的权贵纷纷站起。


    谢衍也连忙站起来作揖,好奇打量眼前这位蕲王。


    蕲王显得非常粗鲁,甚至都懒得还礼,大摇大摆走过去坐下。而且还没有坐相,一个人霸占两个人的位子,鼻孔朝天歪躺在那张长椅上。


    众人被蕲王无视,却并不感到气愤。


    因为他们都知道,蕲王是故意这样的:表现得越粗鲁无礼,越不礼贤下士,太后和皇帝就越放心。


    这位是小皇帝的叔叔。


    勋贵和官员们同样要避嫌,在拜见蕲王之后,就没有过多言语,甚至都不跟蕲王坐同一张椅子。


    “噗!”


    蕲王一口茶水喷出:“这茶不如我王府里的好。不喝了!”


    众人心想:蕲王殿下,你的演技有点用力过度。


    很快又来三个紫袍,一位阁臣,两位尚书。


    他们见到蕲王愣了愣,连忙上前见礼,随即离开换一间候车室。


    因为除了蕲王那张长椅,已经没有空座位了。


    接着又有人进来,居然是谢衍的学生夏拱辰。


    这家伙是锡兰国王孙,由于洛阳没有别的锡兰使者,他今天要代表锡兰国王为叶太后贺寿。


    夏拱辰的身份没有那么敏感,朝着众人作揖之后,便去蕲王那边坐下。


    蕲王目中无人道:“刚才,你自称是锡兰国的王孙?”


    “正是。”夏拱辰回答。


    蕲王说道:“我是大明亲王,你见了我为何不打躬?”


    夏拱辰说:“京城禁止打躬。”


    蕲王说道:“再禁也禁不住亲王,速速给我打躬。”


    夏拱辰心里憋屈无比,只能站起来给蕲王打躬。


    蕲王把一块银元扔到地上:“很好,看赏。”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夏拱辰捡起银元致谢,默然坐下。


    蕲王这才满意,他终于把锡兰王室也得罪了。


    人嫌狗弃,便是贤王。


    不多时,又进来一位缯王。


    缯王不理会众人的拜礼径直走到蕲王身边坐下,笑呵呵道:“我听说三哥在这里,急匆匆就来了。今晚一起去兰若院打麻将如何?”


    “就我们两个?”蕲王问道。


    缯王笑道:“别说你在兰若院没有相好的。咱两男两女,在牌桌上杀个酣畅淋漓!”


    蕲王叹息:“唉,年纪大了,已好几年没去兰若院。”


    “哈哈哈哈,”缯王大笑,挤眉弄眼说,“改天我给三哥弄些蕃药补补。”


    蕲王问道:“真有奇效?”


    缯王说道:“保证三哥雄风不减当年!”


    两位亲王,开始旁若无人的讨论神药,要多猥琐有多猥琐,要多油腻有多油腻。


    谢衍不禁感慨,这些亲王过得也难受……个屁啊,老子就喜欢这种整天躺平的生活。言行举止再荒唐,都能被大家理解,甚至是被人同情,完全不用顾忌道德礼仪。


    等待一阵,有礼官过来传信,说三品及以上(紫袍)的勋贵、官员可以上车了。


    谢衍跟着众人站起,跑去外面随便选了一辆马车。


    过日华门下车,谢衍跟着众人步行,在日华、月华两门之间的广场排队。


    又过一阵,红袍官员也来排队。


    一批一批文武排队完毕,接下来是藩邦使者入列。


    大宛国、南豫国在洛阳有常驻使者,而且朝廷给他们免费提供基本食宿,每个月还免费提供墨条、纸张等消耗品。


    当然,这两国使者若要去享受,那就得他们自己掏钱才行。


    日本、朱罗、犀那三国,跟锡兰国一样。他们没有常驻使者,却经常有留学生,一般是让留学生临时客串。


    没有什么万国来朝。


    南洋诸国几乎全被灭掉,少数没灭的也属于傀儡政权。


    之所以还有些南洋小国没灭,是因为大明直接统治无利可图,通过傀儡政权盘剥土著反而更省事。


    对了,东南亚的蒲甘国(缅甸)还在,但地盘没有历史上那么大。


    大明太宗朱铭在位期间,正是蒲甘王朝的鼎盛时期。当时的蒲甘国王,大力推广缅文,打压巴利文和孟文,制订了全国性法典,并且统一了度量衡。


    蒲甘老国王死后,此国开始走下坡路。


    小国王的威望和权力不够,另外四位王叔也互相忌惮。于是,四位王叔组成枢密院,跟小国王一起处理国政,权力分散导致啥都干不成。


    面对大明的逐年蚕食,蒲甘君臣敢怒不敢言,还得乖乖的做大明藩属。


    甚至枢密院里的实权王族,还有人一直给大明当狗,靠出卖沿海港口利益,换取大明对他们的支持。


    就在今年,又一位新国王继位,迫切想要收回枢密院大权。


    于是缅甸内乱了,如今正打得热闹。


    一直被白琪后人欺负的掸族,趁机南下作乱,杀得内战当中的蒲甘军队节节败退。


    蒲甘国王已经向大明求援,但大明君臣对此置之不理。因为这位新国王,一上台就诱杀了枢密院里的大明走狗!


    倒是白琪的后人在趁火打劫,在得知掸人南下之后,云南军队立即杀向那些兵力空虚的掸人山区。


    可可·卡巴站在众多藩使中间,不出预料的引起围观。


    藩使们好奇打量可可·卡巴,甚至想去摸摸他的衣服料子——除了皮裙,他的衣服和裤子都用棉布缝制。


    玛雅人早就有了棉布纺织技术。


    “呜呜呜~~~”


    “啪啪啪~~~”


    号角吹响,鞭声大作。


    大殿的方向,传来礼乐之声。


    可可·卡巴不明所以,却见前方的众多官员,正在按批次继续前进。


    他被弘大的礼仪、严谨的秩序给震撼到了,认为可以移植到诸城邦领袖朝见玛雅王的仪式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