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了中东战争胜利的英国在国际上声名大噪,而英国政府可能也有点飘了,这些年他们赢的太多了,在柏林会议上赢了半个非洲,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赢得了巴尔干,在俄土战争中又赢了中东,在中东战争中又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英国人甚至感觉这有点不真实,他们怎么能这么牛逼啊?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像他们这样掌握这么庞大的领土,有哪个国家能像他们这样如臂使指的调动四分之一个世界的资源,有哪个国家像他们这样在四个主流宗教都吃得开?
宗教改革让英国赢得了新教,光复君士坦丁堡让英国赢得了天主教和东正教,现在他们又打赢了中东战争,他们又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友邦,成为了伊斯兰教的朋友。
这件事情让整个欧洲联盟都变得小丑起来了,为了针对英国日益强大的威胁,俾斯麦终于是忍下心来大刀阔斧的开始内部的改革了,她在内阁会议中说道,“如果能让英国吐出阿拉伯,即使交出我的权力我也愿意!”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欧洲联盟这些年基本上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突破,法国跟德国日益膨胀的产能早就把内部的市场给消化完了,现在法德也算是没招了,法国政府现在都不宣传德国威胁论了,重新挑起反对英国佬的大旗,势要再来一次百年战争,给英国人上上强度。
但他们也不敢太刺激英国,偶尔嘲讽一下差不多也就得了,因为他们其实也纠结啊,德国是敌人,英国又是敌人,法国的实力又不足以令其同时与两个强国对抗,是先干德国还是先干英国,这在法国的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更多人认为法国还是应该先对付德国,因为英国虽然强大,但是尚且不会损害到法国在欧陆的利益,但德国不同,它迟早是要对法国动刀子的,德国吞并阿尔萨斯洛林就是将法国变成它的死敌,自从法国恢复过来之后,复仇主义的思潮就日益增加,因为不像otl那样进入共和政府时代,现在的法国还是帝国政府,这就令其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分裂,政府也不经常换,国内相对稳定,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快了不少。
法国重新强大起来之后,他们就想着能否夺回自己在普法战争中丢掉的领土,但他们似乎并不想选择用和平的方式要回来,普法战争结束之后,德国对于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管理是比较松散的。
这有奥古斯特的原因,奥古斯特并不想与法国为敌,所以她一直有将阿尔萨斯洛林还给法国的想法,但是法国日益膨胀的复仇主义情绪还是让她十分担忧,她害怕如果自己将阿尔萨斯洛林还回去了,法国照样会对德国发起战争,那还不如不还,等把法国彻底打服了之后再去考虑归还阿尔萨斯洛林的事情。
况且此时欧洲联盟跟帝国联邦处于一个激烈对抗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扩张时期埋下的隐患也开始浮出水面了,欧洲联盟尚且能维持和平的原因在于法国现在还依赖于德国正盛的经济,如果世界上发生一件大事,一场经济危机,能几乎打断德国势头正猛的快速增长,那个时候,德法之间恐怕就不会这么融洽了。
1880年七月份,英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英国又一次取消了金本位,为什么要说又,这不是第一次了,英国第一次取消金本位是在十几年前,莉莉安刚上台那会,只不过当英国经济稳定之后,英国政府又宣布可以用英镑正常兑换黄金。
这一瞬间就稳定了英镑的币值,而现在英国又取消了金本位,但这一次不再是为了使货币贬值了,英国政府可能确实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他们必须得整一波大的,最重要的就是重建贸易壁垒。
这也包括了跟英国长期来往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国家,比如俄国、欧盟以及美国。
英国宣布停止用英镑兑换黄金,禁止私人持有黄金,银行立刻停止大规模的贷款。
这直接惊动了美国政府,美国总统拉瑟福德·海斯直接向帝国联邦全体都发出致电,他们认为帝国联邦这是在增加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冲突,这可能会引起进一步的国际冲突,进而引发战争。
法国的外交部长此时也跳出来进行抗议,他们认为英国这样做破坏了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的原则。
但帝国联邦没时间管他们,英镑又开始贬值了,伴随而来的还有伦敦股市的混乱,进出口商品开始紊乱,很多股票出现了严重的影响,物价也开始上涨,直到两周后英镑贬值超过了百分之三十后,英国政府才慢悠悠的恢复了英镑兑换黄金。
原本十英镑就能兑换一盎司黄金的,现在则需要十三英镑才能兑换一盎司黄金,其实这算是好的,英国的民众对帝国的市场和政府都有信心,所以即使英国政府搞出这种抽风操作,英镑也就贬值了百分之三十,如果是法国的话,两周时间够让法郎贬值二十倍了。
但英国人可不是单纯的抽风,它可是有备而来,英国虽然让英镑贬值了百分之三十,但它提出了让全体英国民众的工资提升百分之五十,这包括政府职工,以及普通工人,政府这边比较好解决,工人那边就需要花一些功夫了,不过对于现在的英国政府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英镑不是没有第二种东西来为它背书,它刚帮阿拉伯帝国打赢了中东战争,你猜它为什么敢在没有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还来这一招?就是仗着自己掌控了阿拉伯帝国内丰富的石油资源,所以政府料定英镑不会暴跌,而会因此受伤的是那些新兴的工业强国。
比如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