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先生,学生认为张角可胜,但黄巾必败”
听到陈浩这么说,瞬间引起了蔡邕的兴趣,最近一段时间他和他的老友们也分析过黄巾胜败这个问题
但一大群儒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虽然辩到最后没有人认为黄巾军能取代大汉
但就这个结果,可是二十位大儒辩了十天才得出的结论,可即便大家都认同这个结果
还是有一半以上的大儒认为大汉可胜,但必是惨胜,另外的大儒,则是认为大汉必胜,若指挥得当可小胜
如此多的大儒、名士,用了十天才得出这一个结果,而他方才只是踱步之间,便得出了结论,而且看他那自信表情,必定有一套理论,可以证明他的说法
蔡邕心中对于陈浩更加满意,刚想满意点头,夸其聪慧,表扬一番,再让其说出,但思其年岁,少年郎,正是骄狂自满之时,万不可过度夸耀,使其产生狂傲之心
看来要给他上上强度,思既此处,蔡邕的脸便黑了下来,低声斥问道
“哦?你为何会这样认为,老夫这些年来游历天下,去过不少地方,可是知道这太平教在地方百姓中的影响力是多大
尤其是自称为大贤良师的张角,可以说是振臂一挥,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将会随他揭竿而起,你为何敢断言黄巾必败”
陈浩并未被蔡邕的气势所震慑,自信一笑,朗声说道
“先生所言,并无过错,而且学生先前就言,张角会胜,黄巾必败,败的是黄巾而非张角”
看着陈浩嘴角的自信的笑容,蔡邕便知现在的陈浩,已经有了骄狂之心,如不在此刻打压,必生祸端,蔡邕开启自己诡辩之法,欲要将称号拉下马来
“什么黄巾、张角,他二者不是一人吗?若无张角又何谈黄巾,若无黄巾张角又如何能胜?”
陈浩淡然一笑:“先生所言并不错,但还请先生,且听学生一言
首先,学生先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张角,大贤良师之名确实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学生斗胆说句大不敬之言,天下人或许不知当今陛下是谁,但却一定知道大贤良师这个名号
大贤良师!
取自张角所得太平经中:‘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故而自称大贤良师
自当今天子登基以来,天灾不断,大贤良师张角于天下,各处布施符水,以救万民
闲暇之余,为不识字的民众讲究太平奥妙,宣传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使其备受大众拥护
按照此人之贤名,若要造反登高一呼,恐怕不知天下之人会留几人不追随于他
再加上张角广收门徒,结识陆林好汉,只怕现在手下已经猛士如云,势不可挡”
陈浩的一番话说出已经让蔡邕忘记了之前想要打压一下,陈浩骄狂之心的事,全部的心神都放在了陈浩说的话上
面对陈浩的话,他听的如痴如醉,频频点头,别看陈浩这一段话十分的简短,却囊括了张角的整个势力划分
张角的势力划分,在他们20位大儒分析之时,足足划分了三天才理清楚其中关系,但即便如此,也没有陈浩刚才所说的如此透彻
门徒
绿林
天下万民
这些都是张角后盾啊!
如若张角真的将这些势力整合起来,那么覆灭大汉将不是一个幻想
被陈浩这么一说,蔡邕的心头马上激起了一阵冷汗,不知为何,此刻的他有些慌乱,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平淡,焦急紧张,顷刻之间占据了他的心头
“不过,这些在学生看来不过是表面上的强大与真正的强大相比,不值一提”
蔡邕听此不由得撇了撇嘴,心中暗自吐槽道什么叫不值一提,这都快开无双了好吗?
门徒象征着他手下不缺有学识的人,至少识文断墨没有问题
绿林象征着他手下有着一批可以带兵打仗的家伙,就算他们的手段没有多高明,但能听得懂指令,再加上数量庞大,这可是相当可怕的
天下万民这个是最恐怖的,象征着那张角能够拥有着源源不断的兵源,只要你不能将他一击,打死对方,绝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卷土重来
有文人,有武将,再加上天下万民,这源源不断的兵源,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个新兴帝国的崛起
而你陈浩竟然跟我说,这都不算什么
就在蔡邕记得想要跳起来,抓住陈浩的脖领子,使劲摇晃之时,却听陈浩朗声说道
“若张角死,太平教不过土鸡瓦狗,一击就散,不足为虑!”
陈浩一番话出口,瞬间让蔡邕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是啊,刚才所说的一切唯一的纽带便是张角,若是张角一死,那这三方便没有了纽带,瞬间便会如同一盘散沙
就在蔡邕仔细回味陈浩这一番话时,却又听陈浩,突然冒出一句:“毕竟大汉立世四百余载……”
陈浩这一番话在蔡邕脑中如同翁雷炸响:是啊,我怎么就忘了呢?大汉已经立世四百多年了
这句话解释起来很简单,就如同陈浩所说的那一般,大汉立世四百余年,这四百多年已经足以让人心归附
毕竟大汉可不是大秦啊!虽然大秦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皇帝的寿命实在太短了,短到他无法彻底根除那些六国余孽,短到他无法让六国之人承认自己是秦人
再加上哪个不成器的孩子胡亥,赐死自己的哥哥,赐死大将军蒙恬,听信赵高胡言指鹿为马,霍乱天下,至使大秦二世而亡
虽然如今天子显得颇有些昏庸无道,但谁能晓得下一任皇帝是什么样子,毕竟大汉这个奇葩的朝代,可是真的出现过父亲被人操控当傀儡,孩子圣明一朝翻身
而在这些圣明君主的统治下,个个都可以说是安居乐业,不仅如此,大汉国力之强盛,更是让诸多蛮夷俯首称臣。
这种从骨子里传来的认同感,可不是一两次的造反可以成功推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