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春秋战国时代,除了一场又一场可圈可点的战争和一次又一次的阴谋可以让我们在今天仍然可以津津乐道以外。这个时期还是我们中国古代的思想大爆发的一个时代。
这期间除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百放齐放的思想以外,还有一些神秘莫测的兵家,你比如说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兵书,也基本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逐渐形成的,当然了,这其中最被人们经常谈论的,还要说那个神秘的鬼谷子了。
关于《鬼谷子》这本书里的那些什么阴阳学说,我本人多少也看过一些,不过说实话我是看不太明白,我最多的也就是理解了一些其中一部分关于能够成事的那些局势说法。
你比如说现在你在单位,你们领导想要提拔你了,首先他会给你安然一些对你有利的工作。这是为了给你升迁之路在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这个就是《鬼谷子》里面所说的局。
现在有了局以后,还需要你去造势,这里所谓的势其实说的就是你在同事圈里的一些好的口碑,只要大家都能够认可你,那么你的势就已经形成了。
等着局和势的条件都能够满足了,那么你的升迁之路也就平摊了,这就是《鬼谷子》里面所说的局势相依的道理。所以现在你要是想成事,那么局和势就不能分开的。
由此可见《鬼谷子》基本算不上什么兵法战略,而是一些比较偏向于阴谋论的一类的书籍,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这么去理解的。
那么今天我要说的这两位,就是鬼谷子的两个徒弟,也就是我们大家都所熟悉的孙膑和庞涓。
传说当年鬼谷子把兵法传给了庞涓,但是却把鬼谷子最核心的东西却传给了孙膑,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所以庞涓一直嫉妒孙膑。
后来庞涓成为了魏国大将军以后,为了得到鬼谷子的核心思想就去残害了孙膑,最后还挖了孙膑的两颗膝盖骨。
结果最后孙膑就只能装疯卖傻的逃亡到了齐国,当时田忌赛马的故事还是孙膑去给田忌出的坏主意。
后来魏国开始讨伐赵国,当时孙膑和田忌就去援助赵国,而此时孙膑就是用了“围魏救赵”的办法,派出齐国主力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于是就逼的庞涓从赵国撤兵。
而这就是成语同时也是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的典故来历。
而关于围魏救赵的这场战斗,就是历史上的桂陵之战,这场战斗孙膑和田忌的主力部队既没有真正的攻速魏国的大梁,也没有剿灭魏军的主力。只不过是孙膑利用了庞涓的多疑心理,一步一步的引诱庞涓上当,并且最终还俘虏了庞涓。
但是此时的孙膑,并没有杀了庞涓,反而还把庞涓释放回了魏国继续当他的大将军。
要说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说,用过了一次的计谋以后一般都不会再去使用第二次了,毕竟这些阴谋诡计一旦被人拆穿了,下一次就不管用了。
但是作为鬼谷子学生的孙膑,却偏偏就是一个不喜欢走寻常路的人。
公元前342年,魏齐两国又一次发生了战争,这一次孙膑竟然又一次的使用了围魏救赵的老办法。
而这一次庞涓也竟然又一次的上了孙膑的当,不过这一次的庞涓因为手握重兵,所以当时庞涓还真不把孙膑当个菜。
结果孙膑为了避敌锋芒,随后又采用了因势利导的办法,这一次的孙膑用了逐渐的去减少部队做饭用的锅灶的办法去迷惑庞涓,这就使得庞涓错误的认为,孙膑的主力部队正在从十万人逐渐的缩减到三万人。
最终!庞涓的主力部队被孙膑骗到了马陵道,马陵道这个地方的道路比较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
而此时的孙膑还很诙谐的让士兵在马陵道上留了这个木牌,上面还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结果等庞涓看到了这块牌子,但是还没明白过来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马陵道左右两边就瞬间的万箭齐发。
此时的庞涓也知道自己这是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临时之前的庞涓,也很诙谐的说了一句,遂成竖子之名!这个意思就是,就让我和这个牌子上写的一样的方式去死吧!
随后孙膑率领齐军乘胜追击,一战剿灭了魏国十万大军,经此战以后魏国元气大伤,而齐国却变成了战国时期的又一个称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