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有些好奇的对林云问道:“父皇,刚刚离开的这位公公儿臣怎么从未见过,他是?”
林云道:“他叫魏忠贤,你叫他魏公公就可以了。”
林天闻言,心中有些不解,暗自道:“魏忠贤?奇怪,朕前世不但没有见过他,就连这个名字也没有听说过。”
“父皇身边怎么会突然多出一个陌生的太监呢?”
林云对林天问道:“天儿,你可知道朝中大臣谁忠谁奸?”
林天闻言,有些惊愕的看向林云。
“这?父皇怎么会突然问我这种问题?”
“我是该回答呢?还是不该回答?”
林天低头在心里想了一下明天会参加早朝的大臣,其中确实有几个奸臣。
“左相私底下收受贿赂,虽然有些能力,但却是一个贪官。”
“若不是父皇并非昏君,估计左相早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贪官。”
“六国联军势如破竹攻入大汉之后,左相见大汉大势已去便选择了叛国投敌,暗地里投靠了齐国。”
“而且,六国联军攻破京城后,这老奸相挟持了朕投降齐国,从而成为了齐国的坐上宾,左相绝对算得上是大汉最大的奸臣。”
“礼部侍郎明面上是清官,实则是一个爱财之人,为了黄金白银早已成为了魏国安插在大汉的耳目,大汉出兵讨伐魏国的情报便是礼部侍郎给魏国提供的。”
“户部侍郎也是一个奸臣,这些年利用各种手段贪污了不少,六国联军兵临城下后和左相一起投靠了齐国。”
“明天能够参与早朝的二十个大臣也就这三个是奸臣,其他不是战死就是自杀殉国。”
“若不是大汉走错了路失去大势,左相他们三个也不会对大汉造成太大的影响。”
“只是,左相他们三个现在都是名声在外的清官,就算朕说出来,父皇也不一定会信。”
“若是不小心传出去,还会引起左相他们的警惕,到时候想要找到他们贪污受贿的证据就更难了。”
林云听到林天的心声,不动声色的对林天道:“算了,若是有朝中大臣是贪官,连暗卫的都不知道,估计你也不知道。”
“你说一说,你觉得朝中大臣哪几个比较有能力?”
林天闻言,当即拱手回答道:“启禀父皇,右相自皇爷爷一朝到现在一直将朝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大汉忠心耿耿,是难得的贤相。”
“至于左相,是十年前老左相告老还乡后方才成为左相的,其功绩不如右相,儿臣也不太了解关于他的事情,不好评价。”
“韩国公乃是三朝老臣,皇爷爷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便已是大将军,在皇爷爷一朝更是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皇爷爷封为韩国公,又任兵部尚书一职,其能力之强自然不言而喻。”
“徐国公骁勇善战,齐、越、离三国进犯大汉之时曾与皇爷爷一起大战越国宗师境强者,在皇爷爷一朝立下赫赫功劳,其功劳仅次于韩国公,其能力不弱于韩国公。”
“若不是比韩国公年轻了二十多岁,其功劳不会次于韩国公。”
“六部尚书以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的最为有名,吏部尚书选贤举能,刑部尚书执法严格,二人皆为百姓眼中的好官。”
“户部尚书精通算术,其能力也不俗。”
“这些都是可以从京城百姓之中了解到的,其他的官员百姓们议论的不多,儿臣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不好评价。”
林云闻言,等了一会儿,想要听一听林天的心声,结果等了半分钟左右没有听到林天的心声。
林云对林天道:“你已经有十六岁了,明天早上便要开始参加早朝了,你有什么想法吗?”
林天闻言,对林云道:“父皇,如果可以,儿臣希望你能扩军备战。”
说完,林天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三年后世界将会大变,大汉想要渡过三年后的劫难,还得强军。”
林云闻言,心里有些好奇三年后会发生什么。
不过,林天这小子既然活到了三年后,看来没有足够的勇气以身殉国啊!
齐国既然留了林天一命,若是将来吞灭齐国的时候齐国皇帝识时务,那就留他一命。
林云对林天问道:“大汉如今外无敌国入侵,内无动乱,你为何会希望朕扩军备战?”
林云说完,静静的看着林天,想要听一听他的心声,了解三年后发生的事情。
不料,林天没有在心里暗自嘀咕,而是开口回答林云的问话。
林天对林云道:“父皇,大汉东边有魏国,南边有蛮族,西边有越国,西北有离国,北边有齐国,东北有塽国和垲国,可谓四面皆敌。”
“虽然现在大汉没有与他们发生冲突,但不得不防,说不定什么时候大汉便会与他们发生战争。”
“若是不扩军备战,一旦大汉势微,各国必定会群起而攻之。”
“父皇继位已有十六年,现如今我们大汉虽然拥兵九十万,但这九十万大军有九成以上是皇爷爷一朝的老兵,如今年龄已经不小了,有不少士兵的战力已经不如当年了。”
林云对林天问道:“天儿,你觉得我们大汉应该扩军多少比较合适?”
林天回答道:“启禀父皇,儿臣觉得我们大汉目前扩军三十万比较合适,扩军三十万我们大汉现在能够承担得起费用。”
“另外,现如今的军队应该裁汰老弱病残,征召青壮补充。”
林云对林天道:“三十万少了,九十万大军加上三十万大军也才一百二十万大军。”
“听闻大周皇朝巅峰时期拥有两百五十万大军,现如今大周皇朝的国力衰退了些,但也还拥有两百万大军。”
“越国、齐国、魏国与大周皇朝接壤,若是其中那个国家投靠了大周皇朝,那我们大汉便有可能面临大周皇朝的兵锋。”
“所以,朕觉得我们大汉的兵马多多益善。”
林天闻言,不由得一愣,怎么感觉父皇的想法突然变得有些跳脱了。
扩军三十万不会对大汉的经济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朝臣们应该不会太反对。
若是扩军数额太多,估计大多少朝臣都不会同意。
今年先扩军三十万,裁汰现有军队之中的老弱最符合大汉的国情。
后面两年再扩军三十万,那大汉便有一百五十万大军了。
虽然三年后会发生剧变,但一百五十万大军也足以在剧变初期自保了。
不过,若是大汉能够多扩充一些大军,那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