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 第411章 诸葛亮:目之所及,都是咱们的

第411章 诸葛亮:目之所及,都是咱们的

    时近十一月中旬,兖州。


    瑕丘县外二十里处,有一宽敞院落,其北角,诸葛亮身着厚实布衣、手持农具,神色专注的捣鼓着什么。


    “阿嚏!”


    诸葛亮手中动作微滞,似是被这寒冷的天气所影响,蓦地打了个喷嚏,旋即看了看自己冻得发红的双手,不由道:“生活以冻吻我,差点没给我冻死!”


    “不过无妨,区区冷冬而已,我诸葛孔明有何惧哉?”


    “天将降大任于孔明也,必将劳其心志……”


    说着,诸葛亮继续忙碌。


    “孔明!”


    就在这个时候,诸葛瑾从远处走来,蹙眉道:“早前叔父前往当值之际,便嘱咐你在家好生治学,你在此地作甚!”


    “不治,治不了!”


    诸葛亮头也不回道:“咱们家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让叔父晋升,而非是治学,更何况咱们家以前的臧书,如今都在太平府,现在家里叔父编修的那些,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


    “这……”


    诸葛瑾听完无言以对,因为自家弟弟的读书,还真不用他人操心,随后看着对方捣鼓的泥土,出言道:“孔明,官吏的晋升,自有其法度,叔父初仕太平府,哪能这么快获得晋升,你也莫要强求。”


    “今礼部主官入中枢。”


    “日前已传出礼部大扩的消息,眼下为兄已经及冠,决意来年入仕,到时候不说进入礼部,但自问当个授课先生肯定没问题。”


    “届时。”


    “为兄将俸禄交给叔父,咱们诸葛氏必定很快好起来!”


    如今诸葛玄任职亭长。


    月俸为六百,也就是三石粮食,好在他们原本属于徐州百姓,太平府会为他们全家,提供来年秋收以前的粮食。


    而来年秋收以后。


    他们就得自给自足。


    也就是说,来年的春耕,需要他们自己动手种地,否则仅凭诸葛玄的俸禄,也养不活他们这一大家子。


    “兄长此言差矣!”


    诸葛亮反驳道:“官吏晋升的法度,乃成熟的官吏制才会出现,却不是如今的太平府!”


    “今太平府成立不过两年!”


    “官吏的晋升,主要依靠官吏治理地方的成效,只要有真本事,定能青云直上,眼下为叔父出谋划策,就是在帮自己,我诸葛孔明身负管仲之才,陆毅之姿,又岂能郁郁久居于田地之间?”


    以前的诸葛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为生计烦忧,但入了太平府,那种日子便一去不复返。


    生活的压力。


    一下子就给他压了上来。


    当初大蝗前夕,他原以为凭借叔反应迅速,组织百姓消弭了蝗群,便可获擢升。


    不曾想太平府治下的官吏,各个都卷的一批,仅凭大蝗那点微末之功,根本做不到让他叔父升迁。


    在前几日的时候。


    太平农书下发至诸葛玄手中。


    得知太平农书的作用以后,诸葛亮很快就反应过来,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于是乎,他在诸葛玄忙碌之际,便将农书借了过来,几经研究,他觉得此书大有可为。


    “你的话也不无道理!”


    诸葛瑾略作思索缓缓点头,继而指向地面上,已被诸葛亮捣得稀烂的土堆,目露疑惑道:“不过你还没告诉我,你这是在做什么?”


    “兄长!”


    诸葛亮闻言,侃侃而谈道:“此乃我据太平农书记载,所制成的美粪!”


    “往日之际,百姓的务粪之法,多有粗陋,致不少禾苗夭亡,故百姓在务粪时,常常需要小心翼翼,更有甚者,因惧怕禾苗夭亡,而不为庄稼务粪!”


    “实际上,是他们用错了方法!”


    “眼前我所制成的美粪,不仅可以肥地,亦能不伤禾苗,可让百姓放心使用!”


    “想必兄长也知晓。”


    “如今太平府治下地方官吏,皆有一册太平农书,足见张府主对其甚为重视!”


    “若叔父能在此际抢占先机,速于治下广行美粪之法,来年秋收必能独占鳌头,届时,升迁自水到渠成,兄长以为如何?”


    “……”


    诸葛瑾听到一半,便不动声色的远离了一些距离,神色僵硬道:“孔明,你这美粪,怎滴没有气味传出,当真能起到肥地之效吗?”


    他属实没想到。


    自家弟弟竟然在研究这等事物。


    “兄长!”


    诸葛亮抽了抽鼻子道:“并非美粪没有气味,而是如今天气严寒,将其气味压制了而已,若换做是夏季,我也不敢制作此物!”


    “原来如此!”


    诸葛瑾闻言面露恍然,心下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像如今这种天气,此种气味的确会被压制到极低。


    “至于是否有肥土之效?”


    诸葛亮面色笃定,继续道:“此农书于太平府治下普及,若其没有作用,张府主便不会如此大张旗鼓,一如此前的新犁,不就比以往的直犁,要好用出许多吗?”


    “孔明果然机敏!”


    诸葛玄闻言也反应过来,对自家弟弟的话,再无任何怀疑与担忧,真要是美粪不好用,该着急的肯定不是他们,而是太平府上面的那一群人。


    不过,这种可能性。


    几乎是没有的。


    临近日中,手持太平农书的诸葛玄回军,诸葛亮在饭后,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了前者。


    “孔明所言,的确大有可为!”


    诸葛玄听完面上满是欣慰之色,笑着道:“老夫此前还琢磨着,咱们这瑕丘地界,盛产黄梨和大枣,恰好农书之中也有培育之法,欲组织百姓垦出部分土地,用以种植果树,也算给亭里百姓开源!”


    “而孔明所言的美粪之法!”


    “则能速见成效!”


    “如此,两者同时进行亦无不可!”


    太平农书落到诸葛玄手里好几天,他对此也多有研究,结合瑕丘地界的情况,他认为种一些果树,更符合此地的发展与利益。


    只不过见效时间稍微有点长。


    枣树需要两三年,而梨树则需要三五年,诸葛玄虽然等得起,但能有更有成效的方法,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叔父睿智!”


    诸葛亮目光一亮,为叔父能这么快找到方向而开心。


    “孔明!”


    诸葛玄似是想到了什么,蹙眉道:“美粪之法虽好,亦可惠及百姓,然亭中耕牛仅五十八头,而田地却多达三万余亩,吾等恐无足够粪便,以制美粪啊!”


    “此事关乎叔父的晋升!”


    诸葛亮闻言面色凝重,肃然道:“断不容有丝毫差池,此后方圆数十里地界,目之所及的粪便,那都是咱们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