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穿越大唐,开局拜师孙思邈 > 第92章 心心念念的稻谷收割

第92章 心心念念的稻谷收割

    把零件,单独制作,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生产。


    这么一来,每个人只打造自己需要打造的零件,想要窥全貌,除非将所有人抓起来,一一逼问后再行组装。


    李勉并不认为,除他和刘老倌外,有人会做到。


    这是李勉想出来,最保密的量产方法。


    在李府,李勉安排管家腾出一间房,专门给刘老倌打造样品弓弩用。


    图纸他不会,也不可能,让刘老倌带出府门。


    为方便打造样品,李勉把自己抽空制作出的软布尺,拿出来交给了刘老倌。


    布尺是李勉参照后世计量单位,制作出来的新型量具,正好让刘老倌熟悉。


    与此同时。


    李勉把肥皂的制作方法,给了四时。


    用来当作发展情报网的经费,让四时去运营,并自负盈亏。


    搞情报的花费太大,不可能让李勉一直输血,得学会自己造血。


    跟随秘方一起的,还有白糖的制作方法。


    两个加在一起,足以发展两个巨无霸产业,足以让四时折腾。


    随着时间的逝去,李勉发现,李家庄外出现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


    这天,李勉收到长安飞来的信鸽。


    他知道了一个消息,他被王霁盯上了。


    上次作坊秘方被盗,徒劳无功,王霁不死心,仍没有放过,一直在打秘方的主意。


    而且,重点放在便宜纸上。


    理由是道门那边,传来消息,有秘方被盗。


    可惜缺少最重要的纸浆,王霁无功而返。


    紧迫感拉满,李勉寻找起出路,加强庄子里的防卫巡逻外,通过李靖,找来了一位高手,负责训练提升护卫队武力。


    这位高手据李靖说,来自终南山深处,叫宋远。


    加上李勉自己,这段时间护卫队的人,日子非常不好过。


    好在训练狠归狠,伙食不错,餐餐有肉,抱怨声并不大。


    加上李勉是侯爷,护卫队的人认真算下来,是他的私兵,人全部来自封地上的庄户,一切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迎来水稻收割。


    一大早,顾风叫来庄户,一行人围在水稻田那。


    金黄的稻穗,风吹过,吹起一阵稻浪,格外喜人。


    看着熟悉的水稻,李勉嘴里唾液,开始疯狂分泌。


    大米饭啊,已经很久没吃到了。


    “大家排好,一路横推过去,割好后记住别放水里,要保持干燥。”


    举是特意打造出的镰刀,李勉给庄户们讲解注意事项。


    一声令下,所有人开始疯狂收割。


    不到一炷香,二亩水稻收割完成。


    脱粒工作,顺利完成。


    被装在箩筐里,送到了岸边。


    二亩地,共收稻谷十担。


    平均每亩亩产300斤,正常范围内。


    连后世两宋时,经过发展和改良,亩产也不过三百出头,李勉已经很满足了。


    拿出准备好的晒谷竹席,开始晾晒。


    日出晒,日落收。


    晒了整整五天,终于晒干。


    接下来,轮到脱谷壳。


    原始的脱壳工具,被李勉打刘老倌打造了出来。


    白色的长条米,出现在垫布上,捧着米,李勉泪流满面。他等这一刻,等了太久。


    米脱壳不多,只有不到三斗。


    剩下的要做稻种,李勉不敢留太多。


    “快,快送到厨房,让柔娘给做了。跟柔娘说,必须按我教她的那样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庄户们想要制止,被李勉一句“粮食需要试吃”给打发,只能默认李勉安排。


    庄户们也好奇,侯爷心心念念的米饭,到底味道如何,比之五谷,味道又有何差别。


    李勉心里只感可惜,没有找到玉米,要不然蒸点出来,想必会更美好。


    “不行,得找机会,寻条船做环球航行,找到美州,把玉米带回来,还有红薯、土豆。”李勉暗道。


    李勉很清楚,只有三种作物齐备,才真正能做到养活天下人。


    当然这是后话,李勉现在最想的,还是那一口白米饭,高碳水的白米饭。


    厨房门外,李勉焦急等待着。


    不知过了多久,柔娘走了厨房,一个竹箕内,盛着白米饭,另一个竹箕内,放着锅巴。


    李勉没去吃白米饭,而是目露精光的盯上锅巴。


    这可是好东西,嘎嘣脆的好物。


    熟悉的口感,让李勉差点落下泪来。


    相比后世稻米,这时代的稻米,有些粗,不是那么精细,可味道比五谷好多了。


    吃过锅巴,李勉端着柔娘提前备好的碗,打了满满一碗,再淋上做好的红烧肉汤汁。


    油光亮的汤汁,把白米饭染成了可口的黄色。


    吃一口,满足香味,还流油。


    呼出口气,舒坦。


    就是那个味,记忆中大米的味道。


    庄户们眼巴巴望着,看着那黄澄澄的汤泡饭,纷纷流起口水。


    李勉见状,大手一挥,见者有份,大家都尝尝。


    有人迫不及待,打了一小碗,学着李勉,沐上些许汤汁,或者泥合一块肉,把肉捣碎,吃进了嘴里。


    哭了,有人眼眶含泪的哭了。


    “好吃,太好吃了。难怪侯爷会那么心心念念,果然是好东西。”


    “你这不是废话,咱家侯爷是什么,人称食神,他喜欢的,岂会差。”


    “是粮食,比五谷还好的粮食。这下好了,有了它,我们荒年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民以食为天,加上贞观初期的几年,年年不是旱灾就是蝗灾,庄户们撑过了那段日子。


    却一直没有遗忘。


    至今仍心有余悸。


    现在好了,有一种新作物出现,大家伙不由喜极而泣。


    “谢公子,为天下寻一粮种,活众生。”


    “谢公子,为天下寻一粮种,活众生。”


    “谢公子……”


    庄户们很直接,直接跪拜李勉,还有人说要给李勉,竖生祠,供长生牌位。


    心很倔,任凭李勉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


    无奈之余,李勉只好听之任之。


    说了不听,他也没办法。


    尝试过后,李勉开始计算日子,看是否能做出第二季来。


    正在这时,李二仪仗出现在李家庄外。


    皇帝来了。


    所有庄户们,跟在李勉身后,到村口迎接李二圣驾。


    “臣李勉,率李家庄庄丁,恭迎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