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穿越大唐,开局拜师孙思邈 > 第64章 要建学堂

第64章 要建学堂

    事实远不是李勉想的,在道门里,为这事已经争吵了起来。


    “不行,不能给,什么消息呀,要我们的道藏?那可是我们的根,把根给别人,我坚决不同意。”华法师大喊道。


    上次的事,才刚翻篇,现在又来。


    他李勉使劲找着他们道门薅是吧。


    “李勉能信吗?我们道门查不出来的东西,他能查到,我不信。”


    “孙师也是,怎么能任由李勉这么做,而不去制止呢,再怎么说,他也是道门的人啊。”


    “我看李勉之所以这样,分明是在报复,为上次的事报复我们。不能让他如愿。”


    袁天罡也来参加了这次的会议。


    他是他叔袁守城叫回来的。


    面对一屋子人的群情激愤,袁天罡欲言又止。


    根据情报,他或许知道李勉这么做的原因。


    “各位,听我一言,我好像知道为什么李勉提出要道藏?”


    现场一静,所有人齐齐看向说话的袁天罡。


    华法师道:“你说你知道,说说,是为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袁天罡看了眼袁守城,道:“在这事发生前,我派人盗了李勉名下产业的秘方。”


    所有面面相觑。


    华法师看向袁守城,这件事情袁天罡在做之前,就是他们所指派。


    “你是说,李勉此举,是在报复我们近日盗他秘方?”


    袁天罡点头道:“除这个外,我实在想不出,我们还有什么值得他用消息来换我们的道藏。”


    这下,在场的人,有一个是一个,齐齐呆愣当场。


    盗秘方一事,他们都有参与。


    如果因这事,李勉要报复道门,很有可能。


    所有人不说话了。


    纷纷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袁守城拍了拍手,“不管怎样,是报复也好,是李勉的存心也罢,这件事必须要有个决定。问题在于,我们要不要赌这一把,以道藏换消息。”


    事已经做了,后悔已无用。


    现在最要做出决定的,是要不要满足李勉要求,拿道藏换李勉手中的消息。


    “据李勉自己讲,这消息极为重要,事关我们道门与佛门的纷争结果。”


    “要不要赌,大家出手表决吧。同意的举手。”


    听到袁守城的话,众人一时间进退两难。


    “道藏对于我们道门,无异于至宝,是我们创教根基,我不同意换。”


    “我也不同意,仅凭一个消息,就说能左右这次佛道之争的结果,我不信。”


    在场的人纷纷发表意见,以反对者居多。


    袁守城叹了口气,但结果已出,只能徒呼奈何。


    很快,袁守城再次来到李家庄。


    “经过我们商议,不好意思,我们道门拒绝并交易。”


    说完,袁守城转身就走。


    李勉有些犯懵。


    孙思邈皱眉摇头。


    李勉确实有些懵,他没想过,道门真拒绝了。


    “呵,道门想做守财奴是吧,好,那你们好好守着吧。”


    气得他转身就走,把这事丢一边,去安排建造医学院的事去了。


    至于道藏,李勉没放弃,需得另想办法。


    春耕的时间,比想象中要过得快。


    这天,李勉从地里回来,便着手安排起来。


    先是找来二子,给了他两张图纸。


    “二子,我这里有两张图纸,你拿去,寻找合适的工匠。”


    “第一张,把围屋装修成学堂,招收李家庄学子读书。第二张,找砖瓦匠,让砖窑那边配合,建造医学院。”


    “别问我医学院是什么,按图建造就是。去吧。”


    二子不懂,自有工匠懂,他就是个执行者加监督者,同时,他也会去现场看着。


    招集人手的工作,交给二子。


    二子确实不懂,但办学堂,这个他懂。


    当下,兴高采烈的去了。


    如今春耕已过,人手充裕,正愁着要不要扩大生产,多招些人进作坊,事就来了。


    作坊那边,近日没扩张计划,正犯愁呢,事就来了。


    建造这行,有了上次建造李府,加上村民们建造房屋,早已有了一批成熟的工匠。


    如今的李家庄,已今非昔比。


    规模与人口,与当初早已天壤之别。


    自从作坊起势,李家庄就鲸吞周边村镇。


    不少人因为生活,或入作坊,或在李家庄讨生活,云集于李家庄。


    如今的李家庄,早已大变样。


    人口从当初的几百人,扩大到一千户。


    这么多人,比一般小镇的人口都要多得多。


    于是,李家庄形成了集市,并已初具规模。


    在作坊成立后,重新规划李家庄八卦城时,李勉就有预料,对整个李家庄重新进行了规划。


    在建造村民屋子时,除规划出集市区域外,还建了不少的空屋。


    开启了最早的房地产模式,卖房。


    这一举措,让李勉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切,都让李勉声望,在李家庄达到最高。


    庄户们听说县男大人,要建学堂,当即便激动起来。


    学堂是什么,那是未来。


    现在庄户们不缺衣少食,生活富足,比以前的生活,已经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手中有钱,家里有食,庄户们开始寻求让家里孩子学文。


    无奈在这社会,教育都被世家垄断,剩下的也归于各地官学,想要入学,很难很难。


    不是没人想过,去求县男李勉,利用他的权力,给村子开设间学堂,让子弟们入学。


    奈何李勉遇上的事太多,加上天花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只得暂时搁置。


    如今一听,还没说呢,李勉已经要开学堂了。


    每家每户,欢呼声不绝于耳。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开始配合起二子,按图索骥,执行力满满。


    至于医学院,大家虽不知道那是什么。


    但联想到孙神仙就在李家庄,庄户们猜测多半与他有关。


    反正根据以往经验,听李勉的就对了。


    在山脚下,轰轰烈烈的选址与建造,如火如荼的展开,现场踊跃,气氛翻腾。


    在建设的同时,李勉再次开启招募,招收先生十人,开出一月二十贯钱的惊天月例。


    并派人去往长安,寻找会教书的先生。


    一个月二十贯钱,偌大的利好,让整个长安许多人都听闻,包括皇宫里的李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