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九年十月十五,天子在奉天殿举行大朝会接见吐鲁番使臣。(.mianhuaang好看的小说
满朝官员在奉天殿前集合完毕,等待着天子驾临。
与先帝成化皇帝不同,弘治皇帝十分勤政,甚至可以用工作狂人来形容。
不但每日的例行朝会他会准时参加,还会时常召集阁臣商议讨论军国大事。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送到天子跟前的奏疏往往会得到立即批复,绝不会有堆积拖延的情况。
不过便是这样一个劳模皇帝,举办大朝会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
其实道理很简单,大朝会只会在宣布一些重要事情时举行。譬如封后,立太子。
再就是大捷封赏或是使臣来朝。
偏偏这两项在弘治皇帝执政时都不算多,故而皇帝便是有心也是无力。
闲话不提,却说这日吐鲁番使臣见到如此阵势直是被吓得不浅,在按照惯例奉上贡品拜过天子后就是皇帝训话的环节。
中国自古有天朝上国的执念,这一点大明也不例外。
天子训话吐鲁番使臣就跟老子训儿子一样根本不需要理由。
何况吐鲁番这个“不孝子”前不久刚刚兴兵哈密想要虎口拔牙,从老子腿上剜一块肉下来。
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天子便是骂的吐鲁番使臣狗血喷头他也丝毫反驳不得。
不过大明天子还是很有涵养的,所谓训话也不过是点到为止,那吐鲁番使臣早已被这浩大天家阵势吓得噤若寒蝉,只连连叩首,连大气都不敢出。
场面很和谐,天子很满意。
再怎么说,吐鲁番在天子看来也不过是一个孩子。(..tw无弹窗广告)孩子犯了错打一顿屁股就是了,没必要往死里打。
既然孩子认错态度好,做长辈的自然也要奖赏。
天子当即下令赐予吐鲁番使臣十万匹浙绸,这便表示天子认可了吐鲁番的认错态度,不会再兴兵攻打了。
吐鲁番使臣感激涕零的叩拜天子圣恩,百官齐呼万岁,一场大朝会圆满结束。
......
......
从奉天殿前返回谢府,谢慎难得的伸了个懒腰。
托吐鲁番使臣的光,天子给所有朝臣放了个假,这对于没有固定休沐时间的朝臣来说可是一件大喜事。
谢慎偷得浮生半日闲,便坐在自家院子的藤椅上一边品茶一边哼着曲子。
与他料想的差不多,大朝会的进程就像有剧本一样,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完全没有什么新意。
在这种场合下向天子建言经略西域是不合适的,何况这种事情事关重大即便谢慎提了出来也不会立刻得到答复。
倒不如把细节完善一下再上书天子。
正自悠闲的想着,管家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喘着粗气道:“老爷,中官到了。”
中官?中官到了?
谢慎稍愣了愣才明白是什么意思,连忙道:“快把中官请进来。”
好在他衣衫还算整洁,深吸了一口气便迎了出去。
那中官是个年岁尚轻的,应该是第一次出宫宣旨还稍稍有些紧张。
见到谢慎后板色道:“翰林修撰接旨。”
谢慎立刻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臣谢慎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翰林修撰谢慎品性忠良,学识渊博,授其兼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侍讲东宫,钦此。”
这道圣旨并没有太多花哨的词语,可谓言简意赅。
谢慎心道弘治皇帝看来是个实在人,不搞那些虚的。
对于这道圣旨本身,谢慎倒是没有什么惊讶的。
皇太子提前出阁读书的事情他早就听邓太监说了。
司礼监的消息自然假不了,加之小太子历史上差不多就是弘治十年出的阁,这个时空稍稍提前一些也没有什么稀奇。
前段时间谢慎被东厂何掌班的人劫掠,之后那些何掌班的亲信又被人射杀,一时引起了朝野震动。
文官们纷纷上书,请求天子严惩萧敬,裁撤东厂。
可天子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处置了几只替罪羊,而没有动萧敬分毫。
言官们自然不满意,奏疏如雪片一样飞到御案前,就差把吐沫星子喷到天子脸上了。
天子是一个面皮薄的人,又没有什么暴力倾向。面对这样的场面,他一时手足无措。
其实要是换成了嘉靖皇帝,肯定命人把这些跳脚的文官拖出去打一顿廷杖。
屁股开花,这些言官就老实了。
可弘治皇帝不行,他老人家宅心仁厚,还等着青史留名呢,怎么能廷杖爱卿们呢。
无奈之下,弘治皇帝只得宣本案苦主谢慎入宫面圣。
弘治皇帝与谢慎苦口婆心说了良久,终于说服谢慎主动上书表态,好压下汹涌的百官攻势。
当然弘治皇帝知道自己理亏,也给出了谢慎补偿。
这补偿便是授予谢慎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的位置。
这可是谢慎一直想要的,咬了咬牙便答应了。
反正劫掠自己的人已经全部被射杀,只剩下一个何掌班玩不出花来,将来有的是机会整治他。
东宫侍讲有很多种,左右庶子,左右谕德,左右中允,左右赞善都可归到东宫侍讲之列。虽然右赞善只有从六品,但这个位置却是必须要拿到的。
别的朝代把自己和东宫捆绑在一起或许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但弘治朝不会。
谁叫宠妻狂魔弘治皇帝只有张皇后一个老婆,只有小正德一个子嗣呢。
小太子便是再不济,天子还能不传位给他?
做东宫官员就像踏上一条终南捷径,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做到一步登天。
别人可能觉得弘治皇帝春秋鼎盛还有许多年可活,但谢慎却知道这位天子的阳寿也只剩下最多十年了。
这种时候到东宫和小正德培养感情,等到小正德继位谢慎便是有从龙之功的自己人,再想升迁就容易多了。
届时谢慎差不多二十五六,熬了十年资历也足够了,若是能够任个六部侍郎给将来入阁铺路自然是最好的。
外人都认为谢慎那件事上很吃亏,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内幕。
陛下与谢修撰在宫中达成的“交易”,呃...咳咳是共识岂是能轻易公开示人的。
谢慎叩谢过皇恩,领了圣旨后便冲那中官笑道:“中使有劳了,不知太子殿下是否近日就要出阁读书,读书地点可是在东宫?”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