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 第七十九章 图谋东北

第七十九章 图谋东北

    次日一早,公孙修便携同邓艾、柳传,以及大批扈从,前往襄平。众人一路上没有耽搁,马不停蹄,仅六日就回到襄平。


    他一回到王宫,便召集贾范、伦直、杨祚、卑衍、公孙衍五人上殿。


    邓艾、柳传两人分从左右侍立。


    贾范率先出列,沉声道:“王上,眼下高句丽、扶余二国联盟已然生出间隙,我等大军应当开拔,将其彻底的击溃。”


    公孙修点了点头,回望诸将,杨祚、卑衍这样的武将满脸喜色,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仗可打,便有军功赏赐跟荣华富贵。


    毕竟,开疆扩土是武将一生的荣耀。


    杨祚笑道:“王上,末将愿往高句丽,伐尽敌军,擒得东川王首级而归。”


    公孙修笑道:“东川王的首级,孤早晚要将其从千里之外提回来,悬之东门,震慑异族。让其知道什么是大国重威,现在只不过暂时寄存在他的脖子上。”


    杨祚热血上涌,说道:“臣一定竭尽所能。”


    邓艾登时有些急了,暗想:“王上明明将东征一事交给我的?”


    好在下一刻,公孙修摆了摆手,对杨祚说道:“此次东征,由孤亲征,邓艾为帅,你呢,留在燕国守护。咱们虽然向魏国称臣,不属管辖,可幽州的毋丘俭尚驻防重兵防着我们。此次东征,兵力要分走一部分,燕国本土空虚,不可不防。你也算是老将了,留此防守,孤甚是放心。”


    杨祚不禁垂头丧气,可王上的话又让他提振起来,点头道:“王上放心,末将必死守后方,不让毋丘俭过来掺和。”


    公孙修回望邓艾,后者露出感激的笑容,轻轻地点了点头。


    贾范皱眉道:“王上乃是一国之君,御驾亲征之事,未免太过凶险。万一出了什么闪失,我大燕群龙无首,何以当之?以老臣之见,不如只派将士开拔,王上留在后方。”


    公孙修可不是心血来潮,此战关系着增加辽东人口的增加,不仅要重创高句丽,还要灭其王族,迁高句丽百姓填充燕国。


    这样的战役决非易事,跟司马懿交战那是以逸待劳,等着敌军从四千里之外进入辽东决战,无须长途奔袭。


    而现在燕军要横跨千余里,直扑高句丽的丸都城。


    他摇头一笑:“此战不打出一场大捷,燕国雄威难展,不把这些个弹丸小国给灭了,留着后患无穷。孤御驾亲征,也能提升不小的士气。”


    贾范苦笑一声,“燕国可战之兵,加上去年所擒获的俘虏,也不过四万之兵。咱们还留大部分兵力防幽州的毋丘俭,王上所能远征的大军,恐不足二万人。”


    若是国力不济,或者粮草短缺,还没到目的地就撤回来了。隋唐时期可是费了老大劲才把高句丽灭掉,尤其是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所动用的兵力达百万之众,都不能把高句丽给灭了。


    当然,这可不能说明高句丽比当时的大一统隋朝强大。


    杨广本人好大喜功,动用百万大军从辽西走廊而来,管百万大军的吃喝拉撒就是一样大事,冗长的后勤辎重运输能把隋朝给拖垮了。也是正因杨广不顾一切的“三征”,导致隋朝光速式衰败,敲响了硝烟四起的反隋起义。


    公孙修仅有二万部队,可他认为并不是问题。


    自己虽无杨广的百万之师,可高句丽也决非四百年后那个吞并扶余,统一百济、新罗的巅峰状态,当时据考证高句丽拥有六十万大军,杨广又是胡乱指挥,又是远征疲惫,自不可能击溃得了高句丽。


    现在的高句丽并未发展起来,跟扶余国、鲜卑两大势力首鼠两端,人口仅有三十万人口,三大势力之间也就呈现狗咬狗的局面。自己只要利用好三大势力之间的矛盾,打破他们的松散联盟就会简单许多。


    若是四百年后,中国依然还会诞生隋唐两朝的话,杨广、李世民一定会感激自己这个解决边患的伟大帝王。


    说到正史上,毋丘俭就曾经击败高句丽。


    司马懿联合高句丽部队灭亡了公孙氏一族,辽东陷入边防空虚,东川王趁机准备霸占辽东。毋丘俭当即率军冲杀,把高句丽部队追至丸都城,把整个丸都城都捣毁了,东川王逃至沃沮,直到七十年后才重新建国。


    现在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公孙氏没有灭亡,这是最大的希望,辽东就不会被异族侵略。


    公孙修翻看了一下奏折,有关于今年的粮食收成、辎重部队、军械武器之类的。粮草方面并无问题,大军虽然从襄平进发,可粮草已先行一步运至乐浪、带方二郡建立仓库存储,其就地的太守也要备足供给军队所需的粮草,粮草只要不被敌军切断就没有问题。


    辎重部队则是征调民夫,二万大军远伐高句丽,所需要的辎重部队起码也要四万人,此战也是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的。


    北宋时期的沈括就曾经推算过,假设若一个民夫背六斗米,士兵自背五日干粮,只供应一个士兵的粮食军需的话,可进军十八天,若计回程,则只能进军九天。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可进军三十一天,回程则十六天。


    沈括也记载了用牲畜运粮的效果:“若以畜乘运之,则駞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比之人运,虽负多而费寡,然刍牧不时,畜多瘦死,一畜死,则并民负弃之,较之人负,利害相半。”


    若是用牲畜托运粮食,骆驼能背三石粮草,马跟骡子跟一石五斗,驴子则只能背一石,相比于以人运粮,携带的粮食虽然多了,可如果没及时给牲畜喂草喂水,牲畜多会死亡。一个牲畜死掉,驮负的粮食也只能跟着遗弃,相比用人背扛,有利有弊,利害均半。


    公孙修知道这一场如不能胜,燕国的损失几乎等同于亡国,一场失败的战争所导致的后果,决非只是数万将士战死沙场那样简单。一是国内贫瘠,农民起义,二是内外不轨,试图分裂或者取代。


    隋朝亡于三征高丽,给了起义反隋的基础。


    明朝虽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万历三大征耗费了大明的国力,最终导致倾覆。虽然万历后隔了二十几年才灭亡,可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战必须胜,不许败。”


    公孙修心想这一战虽然要掏空家底来打,这也没办法,毕竟辽东本来就是贫瘠之地,登记户口明面上只有四十万,还有大量人口附在豪族手上,几乎每一战都是掏空了打。


    他暗自想到:“若论整个汉末三国,最厉害的当属曹操。虽说顺风浪、逆风逃,一生中胜仗颇多,败仗也不少,可曹操依旧是曹操,留下来的基础仍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帝国。”


    公孙修可输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燕国若是输了,三大势力都会进兵蚕食辽东,更别提幽州的毋丘俭还在一旁虎视眈眈。他暗中寻思:“这仗便算是赢了,也弥补不了损失。打出国威只是面子上的东西,填饱不了肚子,这一战要是赢了,要把高句丽的金银珠宝、男女人口跟土地都给占据,弄回来个七八万人口,战争的损失跟获利才能一并补回来了。”


    邓艾道:“王上,臣以为二万人足以,目前高句丽跟扶余国之间生恶,早晚必有战争。且高句丽去年征辽东,毁去大半兵马,已是强弩之末。出兵将其灭之,并不算难。等双方发生战役,王上出兵先灭高句丽,再逐鲜卑,扶余国若愿臣服,则一并收之,若是不愿臣服,那就直接攻灭。”


    公孙修深以为然,这也是最初拟定的战略,笑道:“能将这三个夹缠不清的势力给灭了,我大燕疆域辽阔,‘雄鸡之首’可就尽在手中。”


    邓艾一愣,不明白王上口中的“雄鸡之首”是什么意思?


    他随即想起目前还没有现代版图的概念,自己这个雄鸡之首,自然是将东北三省纳入版图,不就是鸡首么?他笑道:“孤昨日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燕国疆域跟高句丽、鲜卑、扶余三大势力的疆域连起来,隐隐有雄鸡之首的感觉,故有此感。”


    邓艾这才明白过来,当下点了点头:“天有所预,故降吉兆,看来王上东征一事,合乎上苍之佑。”


    “士载,我军要以千里之遥进军,中途耗费极大,时间又缓,不知你有何高见?”


    公孙修询问道。


    邓艾道:“微臣觉得:可先致书迷惑、抚慰东川王跟扶余国,以慢其心。再让五千前军轻装便行,携带干粮出发,辎重部队则从后面跟上。只要前军趁敌军尚未反应过来之际,将其引兵破之。若能据一地自守,那是皆大欢喜,若是不能据城而守,可随时后撤跟辎重部队汇合,免得大军断粮。”


    他呵呵一笑,点头道:“这倒是不错。士载,此计若成,你居首功。”


    邓艾的作战计划永远就在于出其不意,诡异莫测。历史上的灭蜀之战,他以偷渡阴平的天才想法,突袭了成都,吓得刘禅向魏国投降,正在剑阁抵御钟会的姜维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听得燕王的夸奖,邓艾只是淡淡一笑:“不敢,有王上坐断东北,微臣只不过是听从指挥罢了。”


    公孙修一笑,道:“今日孤有两份大礼要送给你,邓艾听令。”


    邓艾精神一振,当即从旁闪出,跪伏于地。


    他朗声宣布道:“这第一份大礼,孤加封你为大将军,赐良田千亩,绢丝千匹,赐万钱。”


    此言一出,杨祚、卑衍均露出不服气的神色,他两人怎说也是两朝元老,抗击司马懿的交战中也是舍生忘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才分别封了前将军跟后将军。邓艾一介俘虏,尚未立功,加封大将军之职,未免太过。


    贾范跟伦直倒是不反对,邓艾虽未立功,可其谏言精彩至极,也并不是只会打仗的武将,安邦治国颇有一套,居大将军位置绰绰有余。


    公孙修瞧在眼里,瞥了杨祚、卑衍两人一眼,正色道:“孤向来是赏罚分明的,二位将军若有不快,不妨直说。”


    杨祚、卑衍连称不敢,忙道:“王上哪的话,末将一切听从,怎可能有何不快之处?”


    心想若是东征战事不利,邓艾早晚会被换下来,由他两人顶上。


    公孙修微微一笑,不去理会二人,道:“至于第二份大礼,则是你的亲属家眷,孤已派人接了过来。”


    说罢,向身边的亲兵卫士抬了抬下巴,那亲兵卫士快步出了殿外。不到一会儿,邓艾的长子邓忠、次子邓俞都带了上来。


    邓忠目光有神,脸庞刚毅,弱冠之年,生得跟他父亲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邓俞年仅十五岁,脸上稚气未脱,眼睛小心的打量着四周。


    邓艾惊喜交加:“忠儿,俞儿。”


    父子三人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


    邓忠抬起头来,有些不敢置信:“父亲——咱们,咱们全家人都一齐到燕国来了,王上给我们安排了宅院跟佣人,都住在襄平城里。”


    邓艾摸了摸两个儿子的后脑勺,轻声道:“你我父子三人,今后要好好的为王上效劳。你们先出去吧,眼下正值早朝,不可因我们的家事耽误了国事。”


    邓忠、邓俞点了点头,怯生生地望了眼端坐在上方的燕王,情不自禁地生出钦佩之意,两兄弟磕了个响头后,施然退出殿外。


    公孙修心下暗喜,心想:“邓艾是难得的名将,邓忠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且年龄尚幼,可作为储才。”


    一方面,接邓艾全家老小到燕国,第一个的原因是解决他的后顾之忧,避免司马懿得知后加害他的亲人。


    至于第二个原因,公孙修现在可是把兵权交给他一部分,手握兵权的大将定要把亲属留在都城做人质,这是必然的。再者说了,邓艾在历史上的表现来看,灭蜀国后居然不先通过司马昭就给群臣封赏,已犯了专擅之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