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操纵你不断追逐的诸如,财富、权力、外表、知识水平、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等外在的事物,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一种成就感吗?如果是,那你衡量它们的标准是什么?
你会理智的思考自己获取到这个标准的几率有多大吗?
如果对它们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你的焦虑又来自于何处?
是为了生存吗?
是你想生活得更好,至少比你的现在好,或者,至少比你身边的人好吗?
那么你对这个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如果是为了一种满足,或者说一种圆满。
那你认为现在所缺憾的是什么呢?
或者,你满足的标准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对你来说是否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如果没有,能否说,你一直都在漫无目的却又看似努力的生活?
也许,你会有一个自以为正确的答案:钱不够!
那么,多少钱是你对‘够’的定义标准呢?
你能从这些,甚至更多类似的疑问中找到它们的共同之处吗?——缺憾,不满足,想要更多。
这种意识就是思维产生的‘欲望’,它永远都不会被满足,因为思维的基本属性就是不满足。所以,即使以上的所有问题你都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即使你能够实现此时的目标,思维也会以更加让你信服的理由让欲望继续放大。!
常见的理由比如:如果可以,为什么不呢?
不常见的比如:虽然可以,但为什么一定要呢?
在生活中,你使用哪种理由更多,体现着你控制欲望的能力以被欲望控制的程度。
你看,当你陷入一种未知的焦虑与烦恼时,很大概率都是因为这些虚头巴脑的问题。当你试图去破解这些虚幻问题带来的负面情绪时,你会发现自己好像总是在一个看不见的圈中循环反复,即使你暂时解决了其中的部分问题,更多的问题又会纷至沓来,猛一看好像是新的问题,细一看,却又是如此的似曾相识。
所以,试图在思维之下解决思维制造的问题是徒劳的,焦虑空虚的情绪会一直围绕着你。
当然,即使焦虑空虚的情绪会影响到你获取你欲望中的事物,你仍然有概率在一种焦虑空虚的情绪下得到某些东西,但即便如此,你也迟早会放弃这一切!
至少,当死亡来临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因为死亡会带走一切不能代表你的东西。
那么,回望你即将结束的一生,这短暂的几十年,你是在为谁而活着呢?一双儿女、一串数字、一堆瓦片、几张相片,还是一纸悼文?
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在这短暂的生命周期里,你的灵魂是否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体验到了圆满和自由呢?
在你死亡之前死亡,前者是指生命的结束,后者是指思维创造的那个虚假的你的消亡——那个一直在试图用想要更多来体现自己的那个‘你’。
这就是置死地而后生,这就是凤凰涅盘,这就是重生!
我不否认有些开悟之人可以真的看破红尘,了物牵挂,但你绝不会因为看破红尘,了无牵挂就会获得开悟。
而实际上,如果只有看破红尘,了无牵挂才能获得开悟,那么对于生活在这个有形有相的物质世界的你来说,这样的开悟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为开悟带来的是一种圆满,而不是分裂。
相对于宗教来说,它们也不认为真正的开悟需要看破红尘了无牵挂,闭关修行,否则它们不会有‘一念间’这个获得开悟的概念所在。
那么,这个‘一念’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呢?
它代表着你面对生活的意识来源,或者说,是你以何种意识状态主导生活,它们就是你的内心意识和你的思维意识。真正的内心意识只会关注当下,并从当下时刻获取当下的力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思维意识只会关注过去和未来,不断地制造和解决它制造出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