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这句耳熟能详的哲理箴言让我们相信,人生之苦,皆因对这些虚妄之相的执着。
为什么明明知道皆为虚妄,还要对它产生执着呢?
觉悟
执着的根源在于我们没有觉悟。
没有觉悟,就意识不到人生其实还有另一个方向。
如果意识不到人生还有另一个方向,那么就只能像井底之蛙那样,巴掌大的天就是你的全部。
然后,这个巴掌大的天就会束缚你所有的想象,而你身处这个狭窄的空间却仍在苦苦挣扎。
这就是作茧自缚的现实表现。
茧中的蛹只有钻出来才能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如果不能觉悟,束缚你的不仅是人生,人生的所有内容都会把你紧紧捆住。
这就是“着相”的基础。
着相
因为意识不到人生还有其它方向,所以能够让你探索的只有那个受限的空间。
然而,即使在这个狭小的空间生存,依然需要个人的能力、机会和运气。因此,我们相信,在这个空间的每一件事对自己都很重要,都是值得在乎的。
一在乎,就着相了!
前人对成功的秘诀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可见成功的概率是相当低的。
就事实而言,人为的追求成功就是一种“着相”。
因为在乎而着相。
别看有人口口声声的说“我不在乎”。真不在乎,就不会有负面情绪;真不在乎,就不会产生争论。
在乎是怎样产生的
因为觉得与自己有关。
一旦与自己有关,势必要分析利弊。
利弊得失又是通过思考分析出来的。
而思考又受认知的限制。
就像砍柴的樵夫,他能想像的最大空间就是:皇帝的扁担应该是金子做的……
人生的成功是需要能力、机会和运气的,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生命的成功就没有这么复杂,它可能只要转变一个念头。
当然,这个念头的转变对于已经习惯了这个狭小空间的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激进的选择。
就像那只井底之蛙,什么样的力量才会促使它产生爬出井口的冲动呢?
思考,的确可以解决问题,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相信它的无所不能,以至于它潜移默化的把我们拖入一个无底的深渊却不自知。
让我用一首诗描述一下这种思考: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
身未动,心中戏过万重山。
行未果,假想妄念斩不断,
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所谓“相由心生”,就是这种思考的产物。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着相
什么困扰你,你就对什么着相了;什么让你不开心,什么就让你着相了;什么让你放不下,什么就让你着相了!
“着相”是毫无用处的吗?
不是的。
不“着相”,我们就不会认识这个物质世界;不着相,孩子就无法学习和继承人类的思想;不着相,我们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不着相,我们就不能了解无相的哲理。
这也是《道德经》中所说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现实表现。
“着相”对于生命而言毫无意义!
因为生命是短暂的。
如此短暂的生命如果只是为了受苦,这样的人生显然是扯淡的。
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积累,在某个特定的节点上,着相就会变成执着,执着又会制造痛苦。
此时的着相对于生命而言才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受制于各种因素,比如年龄、体能、知识、时代,执着不再意味着结果,反而会成为求之不得的执念。
对于生命而言,最终都会赤条条的逝去,甚至连肉体也会化作一阵清烟,活着时执着的那些东西还会存在吗?
在生命面前,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人生无常,在一个无常的世界寻求永恒就是最大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