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泉水的浇灌下,没几日后院里剩下的番茄就都熟了,一个个的又大又圆,完全不像遭了灾的样子,陈奶奶摘了满满一小篮子,一时肯定是吃不完的,经历了这一番波折,也不敢随便拿出去送人了。
以往空间里作物成熟后,陈念就直接摘下来放到木屋一层的仓库里,那里时间是静止的,想什么时候吃拿出来还和新鲜的一样。
陈奶奶可不知道陈念有这个,看着满满当当的番茄,决定再摘些辣椒,全部做成番茄辣椒酱,小孙女最喜欢吃了。
陈念当然开心,奶奶的手艺没得说,做的番茄辣椒酱又香又干净,用来拌面条吃再好不过,自己最初独立生活的几年,不知靠着奶奶做的这酱度过了多少个晚餐,每次回家都要带几瓶走。
眼下闲来无事,陈念就帮着奶奶一起做,顺便学一学手艺。
先把番茄洗干净了放在热水里滚两圈,再捞出来就可以很轻松的破掉外皮,再把辣椒和番茄全部剁碎,这可是个力气活,陈念没剁几分钟手就酸的不行,齐鹤水干脆接过来,自己当当当的全剁完了。
把剁碎的番茄和辣椒混合在一起,奶奶又加了许多盐、糖、味精之类的调味料进去,当然少不了老人自己炒制的干黄酱,这样加一点进去,别具一番风味。
为了照顾年轻人的口味,奶奶还拿了块猪肉煮了,切成丁拌在辣椒酱里,做成两种口味的,一种加了猪肉丁的陈念更喜欢,一种素的比较适合老年人的清淡口味。
忙了一下午,家里从前装水果罐头的玻璃缸子装了满满七大杯,陈念留了一罐在厨房,剩下的全部放到地窖里去了,密封保存,放的时间久一点反而会更美味。
晚上陈奶奶擀了一大锅面条,就着新鲜出炉的番茄辣椒酱,陈念吃的美美的,瞬间觉得这几天的不开心都消散了。
后院菜地里的大冬瓜是唯一没被祸害的蔬菜,大概是个头太大不好拿的缘故,此刻也都熟透了。
陈念也不知道这几个冬瓜怎么就长到这么大,一个摘下来就够她抱的了。
冬瓜的吃法也挺多的,做汤、做馅都行,不过一个冬瓜他们足足吃了三天才吃完,短时间内是不想再碰了,陈念就把剩下的都收进空间里。
处理好了这些,后院里就不剩什么了,零星的几把小菜都摘干净之后,齐鹤水把那剩下一半的大棚也都拆了,按照陈念之前的想法,重新规划了一下后院。
首先就是要再开个后门,搭个简单的车库,让齐鹤水的车可以停进来,这是个大工程,自然又要请小付师傅出马。
顺便又在后院挖了个小池子,陈念准备养几尾鱼进去,空间里虽然有现成的水潭,但是那里的水都是直接取来喝的,总觉得养上鱼就不干净了,感觉怪怪的。
小付师傅还是找的上次那波人,只是这次没有热辣辣的太阳烤着,也没有孙博一家的捣乱,工程进展飞快,几日的功夫就都弄好了。
陈念看着焕然一新的后院,这几天的不开心终于全部一扫而空。
为了谨慎起见,齐鹤水还是在后门布了一个简单的阵法,有一些隐匿踪迹的效果,如果不是特别留心,不会轻易注意到家里的后门。
一切全部弄好之后,也到了秋收的季节。
往年这个时候,村子里最是忙碌热闹,大人们早出晚归,一整天都在田地里度过,小学生们还专门有个“秋忙假”,顾名思义,在秋天最繁忙的季节,放两个星期的假,帮忙收庄稼。
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哪有孩子真去帮忙收庄稼啊,大人们忙得脚不沾地也没工夫管,放了假的小孩子们可不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漫山遍野的疯跑打闹。
陈念记得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秋忙假”了,因为是为了“劳动”而放的假,老师一般不留什么作业,她可以轻轻松松玩半个月。
而且家里不断有各种粮食收获回来,每次新收回来的玉米,奶奶都会留出最嫩的几穗,或煮或烤,总能吃的陈念心满意足。
可惜今年怕是没有了,一场大旱地里的庄稼死的死、残的残,侥幸活下来的后来也都进了蝗虫的肚子,往年秋天激情喜悦的场景今年却再也见不到了,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忧愁,让秋天也显得死气沉沉。
陈念家需要收的,只是那点红薯土豆,齐鹤水扛着锄头背着背篓,陈念拎个篮子在后面跟着,两人慢悠悠的往田里去。
路上碰到零星几个也在田地里忙碌的,眉宇间是化不开的愁容。
很快到了自家地头,因为红薯藤都被蝗虫吃的差不多了,倒是省了割藤的麻烦。
陈念记得从前家里的红薯藤都会带回去喂鸡,村里有养猪的人家,还专门去各家收这个东西。
齐鹤水在前面刨地,陈念就在后面跟着捡,今年的红薯个头明显没有往年大,一棵刨下来数量也不似往年密密麻麻的挂满,不过总算不是全无收获,小半天下来也收了几筐。
齐鹤水来回背了几趟,全都放进家里的地窖里保存。
家里又在后院新开了个地窖,之前的地窖门封上了,一切都在自家院子里进行,方便的多。
奶奶说小时候家里吃不上米饭,就把收下来的红薯洗干净切成丝晒干,然后用来做粥吃,也能顶上很长一段时间的饥荒。
后来慢慢的富裕了,农村再不缺粮食,红薯渐渐的种的少了,有偶尔种那么一些的,也都当做给小孩甜嘴的零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红薯又重新回到了当初的地位。
陈奶奶本也没种多少,地里的红署连着土豆,齐鹤水和陈念两天不到的功夫,就差不多收完了,村里有些种的多的,举全家之力,也不过三五天的功夫。
这个秋收竟是如此短暂与安静,悄无声息的,好像还没开始便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