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三百多年,战国中期,宋国出了一位大哲学家,名叫庄子。楚王慕其才华欲为己所用,然而,任高官厚禄、使者游说不为所动。
据记载,某一使者某日奉命前去做思想工作,正值庄子午睡。使者不敢惊扰,只得耐心等待。
当庄子醒来,看到访客,微笑着说道:刚才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树间上下飞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好不快活!
使者见庄子又要推脱,急忙说道:大人在梦中变成了蝴蝶,醒来还是要做庄周的。更何况楚王还想让你辅佐他成就丰功伟业呢,这也是你功成名就,垂名青史的好时机啊!
庄子听了笑道:为什么只能是我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而不能是蝴蝶在梦里变成了我呢?说不定此刻,你我就是在梦中呢。
使者无言以对,只得悻悻离开,转述给楚王。
楚王也非凡人,他体会到了庄子对人生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理解。对于庄子而言,一切外物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他所处的时刻,就是他最自在的时刻。用现在的话来解释,那就是他已经全然的活在当下了,所以,任何外在的诱惑、威胁都无法影响到他的状态。
楚王尊重了庄子的选择。
你我皆会做梦!
梦境内容或是喜剧或是悲剧,更多时候可能是一段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当我们早上醒来,昨晚的梦境已经消逝。而我们会暗自神伤或心有余悸的说:“哦!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并不是真的”。但是,梦中的场景应该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否则它不会这么活灵活现,不是有句话说: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吗?
或许当死亡降临时,回首我们的一生,你是否会纳闷这一切是否也只是一场梦?即使现在,你回顾昨天或前天发生的事情,它们和昨晚的梦又有什么两样呢?
有梦,基于做梦者!梦境,在它发生的那一刻,感觉起来无比的真实,但又不是绝对的真实;而做梦者又并不是梦中人,梦中人只是梦境的一部分,做梦者只是梦境发生的基础。
这段比较烧脑费解的话是要阐述一个怎样的事实呢?
基于上述的理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做梦者同样是现实生活中一切事物发生的基础。
我们对现实的思考,并不等同于事实,它与梦境更加相近!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对思考的投入要远大于对具体事项的投入。
你可以在头脑清醒的时候回忆自己一天的工作——你在具体事物上的投入与陷入思考或游离于思考的投入,哪个更多?换种说法是:你在意识主动的情况下进行一天的工作,还是在嘈杂的思维活动中被动的工作呢?
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如梦境般无意识的应付生活,入睡前的空虚和清晨的不想醒来,就是无意识生活的并发症。
庄子的‘梦蝶’与佛教的‘皆为虚妄’如出一辙。但这并非通常定义的唯心理论,而是通过悟虚来达到悟实的智慧,这就是开悟的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做从虚中寻找实的事情,自我的存在感来自于对虚的向往以及渴望达成。这导致我们丧失了对已经拥有的感知,而深陷虚幻的无止之境!
这里的事实,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当下!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要从梦中苏醒,从白日梦中苏醒,当我们从梦中醒来时,你的意识将会主导你的生活,你在思维活动中创造的虚幻世界就此终结。
而一个更真实,更祥和,更美好的梦会升起———那个由生命意识主导的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