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我们国人对子女的至高期望。然而,期望与现实总是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曾经,我也是以这样的态度对自己的孩子持有高度期望,并且对于自己的这种态度以及方式相当自信,站在很高的角度,冠冕堂皇的对孩子指手划脚。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想要我的孩子成为一条什么样的龙。
与大多数家长一样,对孩子通常的规划就是: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再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个好的工作……
这个话题在相当多的场景下,被我用自以为是的语重深长、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的向他灌输。然而,我发现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
虽然我的家庭氛围比较和谐,但在“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作用下,自己对孩子也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在状态恢复后,一句“我是为了你好”,成了我掩饰自己失控行为的万能借口。
因为喜欢跑步,所以头脑清醒的时候更多些,在这个时候思考,很多纠结的问题会变得相对简单一点。关于孩子,作为家长,究竟应该怎样去培养,才能够让他成长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谈孩子,首先要谈自己。
毕竟,他是你生命的延续,在他的身上,至少有你一半的基因,所以,当你对自己真正的了解后,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了解孩子。否则,你自以为完全正确的教育方式,只不过是在让孩子重复你前半生的行为过程,而且无用的内容居多。因为,如果你前半生的行为以及思考方式正确的话,你自己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纠结的事情,你早就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了。更何况,即使你的方式对你来说是正确的,但放在孩子身上却并不一定会有相同的结果,因为没有亲身经历的强迫性灌输,是不可能让孩子感同深受的。
在教育你的孩子之前,你是否回忆过,当你的父母在教育你时,你当时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呢?在相当长的阶段,你与孩子之间,面对生活的模式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在“望子成龙”,而是希望孩子能圆自己从未飞起来的梦想。
我并非想单纯指责我们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而是针对我们教育孩子的模式以及方向的偏执,我们既向往西方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又陷在残酷竞争的事实带来的焦虑中。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偏执理念。然而,事实证明,在这种环境下,孩子除了从你身上复制了焦虑与叛逆,真正让他成长的东西并不多。
跑的快不一定跑的远,跑的稳才能跑的久!
大环境下的教育理念以及做为个体的父母们的教育方式,无论给它穿上什么华丽的衣服,都改变不了它偏执带来的副作用:那就是尽可能的做到了让孩子形成远离自主意识的分裂模式。
抑郁症,本是成年人的专利,而现在,却下降到了孩子身上!在一个应该享受成长快乐的年纪,竟然会生无可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在不该承受的年纪,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
为什么孩子把注意力从学习中转移出来时,总喜欢把精力放在手机和电脑上?———想想你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做!因为他们无法停止大脑的思考,无法感受内心的宁静,无法与生命的本质建立联接,所以才沉迷于从虚拟世界寻找短暂的放松感,这和瘾君子的行为大同小异。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丢失了童真?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远离了快乐?
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远离了你为他设定的轨道时,你除了情绪上的强烈波动,可曾在自己身上寻找过原因?
此时,你最初的“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变成了“恨铁不成钢”,这该怨谁呢?怨孩子还是怨社会?
在孩子心理过渡的阶段,任何问题的产生,都不是孩子的过错,真正要负责任的,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充满了巨大的智慧,然而我们却总是在偏离了它本质的情况下运用它。
说一下自己对《三字经》开篇这几句的理解:每一个孩子,在初长成的时候,都是一样的,身上都洋溢着生命的本真,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是,虽然孩子有着相似的本质,却会因为生活行为习惯的不同,而变得性格迥异,在这个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原本纯真的性格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偏离轨道。而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孩子在不脱离生命本质的基础上,接受符合传统伦理道德,符合自然规律的意识影响,这应该成为教育孩子不可妥协的基本路线,这就是\\u0027贵以专\\u0027的本意。
在坚持这个基本路线的原则下,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孩子的成长才能够步入正轨。虽然,现在的社会以及学校一直也在倡导这种理念,但往往形式大于内容!
所以,反观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的呢?\\u0027现在爸妈对你做的一切,包括对你的要求,都是为了你的未来着想……\\u0027
你以为的未来就是孩子真正的未来吗?
当然,这个出发点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并不知道,未来不取决于你现在做了什么事情,而是取决于你用何种态度做现在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现在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总认为只要孩子现在做了什么,将来就会成就他的人生!但事实证明,只有孩子理解了如何做好当下的事,他才会做好未来更多的事,他的未来与你现在强迫他做了什么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很多父母自己都没弄明白“当下”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又怎会教育孩子去理解什么是“当下”呢?如果你能够引导和启发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专注的学、在玩耍的时候尽情的玩,要比你强迫他一直的学,效果要好的多。
用未来的美好来向孩子表达现在学习的重要性,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你可以告他这是一种可能,一种选择,而不是唯一。
在孩子正在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阶段,一定要引导孩子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联系,这样会让孩子能以一个相对完整的状态成长,而不是分裂的状态!唯有如此,当他向外探索和追逐时,就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迷失方向,精神崩溃,他将来的思维模式会趋于成长型,而不是环闭型。
“活在当下”才能与生命的本质保持联接,拥有“当下的力量”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力量!它与你可能给孩子提供的金钱和权力不在一个层面。
前者可以让孩子拥有应对人生所有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则只能给孩子提供一时的快感,
前者是“授之以渔”,后者是“温室培育”。
更重要的是,能够给孩子提供一时快感的家长少之又少,更多的家长只好选择“杀鸡取卵”。
这就是我们孩子的真实成长环境!
所以,真正需要拯救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