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标题:真我到底在哪里?怎么去寻找?
毫无疑问,它就存在我们自身。
如果把“真我”理解成生命,那么它就在一呼一吸间;如果把“真我”理解成觉知,那么它就在一念之间;如果把“真我”理解成意识,那么它就是你内心的感受。
既然选择寻找“真我”,那么一定存在着“假我”。
什么是假我
假我,它通常是一种心理概念。
它既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特定的标准。
在相当多的时候,它等同于“你认为的你”、“你想象的你”、“你认为他人眼中的你”。
相对于“真我”,假我是外向的,是需要某些条件的。一但这些条件无法满足或者达不到预期,“假我”的存在感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再者,如果说“真我”存在于一念之间,那么“假我”就是那些层出不穷的念头。
而念头又产生于大脑中的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在觉知尚未得到提升时,这些念头是难以被我们观察到的。
就事实而言,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运转,这种运转是不自主的,既像是本能,又似乎是一种习惯。
如果你能敏锐的观察自己就会发现,思考,除了无梦睡眠,它每时每刻都在运转,连梦境都是思考的一部分。
当你无法观察它的时候,你就会被它所控制,你会成为它,它高兴你就高兴、它难过你就难过、它生气你就生气。
有时候,你并不想生气,但是它不同意;有时候,你并不想这样做,但是它不允许。
在这种博弈下,败下阵来的总是你。
这也是我们无法获得自由的原因。
念头,通常受制于知识、经验、记忆,以及前人和环境的影响,而且这些被制约的念头都是循环往复的,并没有新意。
一旦长期陷入其中,且毫无察觉,那么这些让你无法摆脱的念头就会被你定义为“命运”。
念头,并非一无是处。
它有两种表现:
1、主动
主动生出的念头通常都与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有关。
比如孩子考试,他必须运用所学来解答问题;比如工作,你必须运用学过的技术,以及通过经验延伸的积极思考来处理问题;比如野外生存,你必须开动脑筋来让自己活下去……
2、被动
被动生出的念头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自主的思考”,它通常与昨天和明天有关,而与此刻无关。
比如觉得钱少带来的困扰,这种困扰通常来自对未来的担忧;比如生病焦虑,这种焦虑通常来自对死亡的恐惧;比如批评孩子,这种批评通常来自对自己的失望,担心孩子继续自己不如意的人生……
抱怨,是被动思想最容易引发的情绪!
所谓放下执念,其实指的就是这种被动的思考、无现实意的思考。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他有多么聪明,而是他能为自己的大脑安上一个开关,在不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前提下,按下开关,让大脑以及身心都处于一个待机状态。
静能生慧。古往今来,无数哲人先贤都在强调“静”在修行中的作用。
停止被动的思考,就是静的奥妙。
如果你还不能做到停止制造念头,那么最好先试着观察这些念头;如果做不到观察自己的念头,那么最好试着感受自己的情绪。
观察自己的思想
无论你信仰的是什么,佛教也好,道教也罢,如果不能让自己静下来,那么你终究还是会被思想左右,背后依然是“假我”在主导,自然也难以理解禅宗教义的指向。
“假我”是极其狡猾且心思缜密的,就连“观察自己的思想”都有可能被它所利用。
有意识的观察自己的思想,很容易被它转化成刻意的观察思想。
这是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逻辑。
但是,如果不打破这个逻辑,你就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观察。
就像一只休息的羚羊,如果它时刻提醒自己小心狮子,那么它既不能安心的吃草也不能安稳的睡觉。但是在它安心的吃草或者安稳的睡觉时,总能在狮子到来前警觉的起身逃走。
这种本能的警觉状态就是本文所言“观察思想”的状态。
或者,这种状态是:你,在这里,而思想在那里。
不要让自己不去想,也不要强迫自己不去想,它想由它想,清风拂山岗。只要你在这里静静的看着它就好。
你会惊讶地发现,思想仅仅因为你的观察就停止了。
这个过程就像逗一只猫。
养过猫的人都知道,当猫悄悄的前进时 ,你弄出一点点儿动静,它就会停下来;当你保持安静时,它又会前进。
思想就是猫,动静就是你的观察。
观察你的情绪
每一个情绪背后,一定会对应一个思想。
观察情绪,是观察思想的台阶。
当情绪升起时,不要变成情绪的奴隶,观察并感受它——
哦,我在生气。
为什么生气?
因为什么什么原因。
为什么这个原因会让我生气呢?
因为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哎,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呢?
让我看看我是如何在想这件事情的……
就经验而言,即使你看不明白这个思想的来龙去脉,你生气的能量也已经因为这个举动而削减。
同样的,你,在这里,而情绪在那里,情绪已经无法再胁迫你。
你已然掌握了控制情绪的方法!
观察自己的思想虽然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它仍然是一种不断实践验证的修行过程。
不过,仍然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即刻体验到它的效果,而且还是让许多人饱受煎熬的疾病。
用观察思想来消除失眠
抛开生理功能因素,大部分失眠的人都是因为大脑太过活跃。
也就是大脑中充满了各种思想内容,虽然这些内容大都是重复的,但是由于不断循环,而且无法停止,以致于无法入睡。
越是强迫自己不去想,越是停不下来,反复纠缠中天已亮了……
怎么办?
用药物显然治标不治本。
那么就不要强迫自己停止思考了,因为此时你是无法控制思想的。
不如观察自己在想什么。思维想到哪儿,你就观察到哪,无所谓什么内容。
以前你是这些思想的一部分,现在让自己变成这些思想的观察者。
可能最初无法一直观察,你会在观察与陷入之间反复徘徊,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很快就能有所收获,思想不停止,观察不停止。
用不了几天,你就会在观察中不知不觉的入睡,就像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一不小心就睡着了……
在床上观察自己的思想要比白天观察思想容易的多,毕竟少了太多干扰。
同时,这个习惯的养成会让你更加明白:如果思想就是你的话,为什么你停止不了它呢?如果思想不是你的话,为什么要听它的摆布呢?
我就是这样打败失眠的。
真我在哪里?
“假我”被揭穿之后,剩下的就是“真我”。
认出“真我”,有一个比较简单的体验:在无念清明的定静觉知下,体会到一种源源不断、无外在因素的喜悦和慈悲。
如果你有这种感受,那么就证明此刻“真我”已经显现。
这种感受又称作“莫名的感动”。
“真我”还有很多不同的称呼,比如:实相、真如、般若、自性、如来、无我等等……
然而,这些称呼对“真我”的描述仍然脱离不了“文字相”。必定要通过实证实修亲身验证才能打破。
修行的秘诀就如佛陀在《金刚经》所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因此,在交流心得体会时,当有人告诉你:我的佛才是佛,你的不是;我的道才是道,你的不是;你这样理解是错的,我这样理解才是对的…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离他远一点了。
因为语言和文字永远都无法完整的描述出那个奇妙的境界。
很多时候,两个人坐在一起,即使什么话都不说,却没有丝毫的不自在,那么这种无隔阂的心神交融就已经超越了人为追求的境地。
这种状态必定是双方“真我” 的合一。
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家人之间、同事之间,脱离思想,坦诚相待,以心交心,这就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