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能够被称作万经之首,真不是徒有虚名。篇篇可以独立成章,句句皆是金玉良言,全文5162字,多一字狗尾续貂,少一字意犹未尽。
达官权贵也好,贩夫走卒也罢,无论你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它都会对你的生活产生极大的指导意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它就像是一面神奇的镜子,不管你正在扮演什么角色,以何种角度去揣摩,它都会把你的原形反射出来。
经文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生的所有道理,既指出了人性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还对人性的走向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然而,由于我们的聪明才智,非但没有领悟到其中的智慧,反而曲解利用文中的内容;非但没有将里面的警示箴言用来改变自己,反而在作者的警告中越走越远……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点实际的。
什么是实际的?
简单来说就是:能让我发财吗?
谁会把挣钱的门道告诉你?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对《道德经》最为实用的解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反者道之动
何为反者?
反者,相反也!
反的何物?
与认知完全相反的方向。
通俗地说就是:你想要的和不想要的;你以为的和实际发生的;都以为的和实际发生的;达到临界点的衰退或重生。
类似的现实表现比如:你想发财却总是穷困潦倒;你感觉水到渠成结果事与愿违;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却突然毫无用处;阴晴圆缺,四季轮回……
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反。
老子认为这个过程是“道”在运动的体现。
按照《道德经》的说法,道是在不停运动的,缘何特别强调“反”的运动状态呢?
因为“道”的运动,在大多数时间中,或因它此时的能量不太明显,或因我们已经习惯,所以不易被我们察觉。
就像月有阴晴圆缺,太阳地球月亮之间发生了如此明显的运动变化,你会觉得很奇怪吗?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现象奇怪不奇怪,大概你会诧异的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不是从来如此吗……?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从来如此,便对吗?
那么,我们能否知道“反”的节点在何时出现?
月亮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缺?
水杯在什么时候外溢?
你在什么时候想吃饭?
冰在什么时候会化,水在什么时候会开?
……
这些都是常见事物达到临界点开始反向变化的现象,而这些看似普通的变化就是“规律”。
事物的规律好观测,人生的规律就不是这么容易了。
但却不是毫无端倪。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自己是否面临着挑战。
这个挑战可能是一件具体的事,也可能是某个阶段的内心痛苦。
当你感受到这种压力的时候,大概就是“道”在蠢蠢欲动了。
很多人会将这种挑战视作坏事,所以抗拒、不接受、怨天尤人。
就事实而言,如何应对挑战,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应付接下来的人生。
有人感叹,如果人生的这些挑战能像月亮变化那么容易观察就好了,这样一来,可以在问题恶化之前解决。
方法其实很简单!
多看看历史,看朝代是如何由兴到衰更迭交替的;看历史人物是怎样白手起家又是怎样家道中落的;看身边的人是如何人生得意又是怎样人生失意的……
再把以上这些内容,与《道德经》对照一下,看看有几个能跳出它的警示提醒和预言的!
四季交替、朝代更迭、事事难料、顺逆往复、人生轮回,这都是规律。
弱者道之用
道之动,是人力无法改变和左右的。非要与天争,只能碰个头破血流。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
如果不能与“道之动”较劲,那么就任其发展而什么都不做吗?
一件事,如果在此刻彻底没有办法解决,那么接受它要比抗拒它更加明智。
接受一个无法解决的困境,并不意味着甩锅、躺平。而是让自己从一个焦虑的状态变得理智和清醒,以便应对其它正在进行的事情,等到事态再次反转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老子把这种表现称作“无为”,意指“顺势而为”。
以人的思维模式来看这种表现,通常会被定义为“示弱”——向困难示弱、向他人低头、向现实妥协……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却丝毫不知,此弱的表象之下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就像他人在你面前试图挑衅激怒你,如果你以同样的方式对抗,输的总是你;如果你能不动声色的冷静的看着他,你赢定了!
道理都明白,做到的却没有多少!
为什么?这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如想有所作为,想有作为是人之欲;没有作为是“道”在波澜不惊的运动,这是常态;开始转运是“道”在强烈的运动,这个节点不可预测。
虽然不可预测,但却隐藏在波澜不惊中。
而“弱”在波澜不惊的状态中的表现就是:静,不争。
这个理论并不难理解:静,心不乱;不争,气平和。保持一个稳定健康的情绪,会让思维逻辑清晰,冷静而理智,故而能够敏锐的发现机会,在逆境中保持斗志,在顺境中保持清醒,以最佳的状态把握机会。
这就是被我们曲解的“弱”最真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