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三五小说网 > 乾坤已定 > 第21章 战后总结(1)

第21章 战后总结(1)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似乎人人都作如此想。尤其是从死亡边缘挣脱回到日常,都会有劫后余生的后怕。一想到此刻已然恢复如昨,仿佛噩梦惊醒,庆幸不过是场梦。待到完全清醒,便会努力提醒自己,切记要珍惜往后的岁月,感恩惜福。


    赵鞅也难逃俗例。


    两大家族被驱逐,是他乐于看到的。跟三家和国君盟誓过后,他如释重负。本以为命悬一线,不曾想大劫过后,反而迎来了赵氏家族发展的绝好时机。


    梁婴父不足为患,凭他卑微的出身,单薄的势力,暂时还耐不得他人;士皋夷虽跟赵鞅有过节,毕竟已被扶立为卿,算是小人得了志,再说了,这个卿已经失去士氏正宗的强大势力做后盾,相信他不会愚蠢到单独挑衅赵鞅;韩、魏是自己人,在国君面前力保赵氏,足见是患难见真情的铁杆盟友。


    至于智跞......


    庆功宴上,除了犒赏一干浴血奋战死守城池的士兵平民,也邀请了智跞。可是他推说前几日贪凉染上风疾,只派人送了礼,并未出席。


    赵鞅有些迷惑,总觉得他是借故推托。既是兄弟又是同僚,自己全族劫后归来,宴请宾客,怎么能少了他呢?再说了,若不是他在国君面前极力陈情,把两家列为叛臣,如今赵鞅还在水深火热呢。


    若说此次赵氏能全身而退谁的功劳最大,非智跞莫属——至少在赵鞅看来。既然如此,为何避而不见?


    当然,赵鞅也听说了,智跞曾表示,赵氏也要跟两家一道驱逐。对此,赵鞅是这样解读的——当时的情境,如果一味偏袒赵氏,很可能会激起君主的不满。唯有把三家都拉下水,才能降低事成的难度。


    或许是因为大难归来,赵鞅看人辨事跟从前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他愿意把事情往好处想,也愿意相信智跞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而非故意将赵氏列为打击对象。


    赵鞅甚至想,智跞之所以将两卿之位给到自己的心腹,为的是巩固智氏的势力,也算情有可原。智氏力量单薄,多拉拢几个虽有徇私之嫌,可谁让如今的他独揽军政大权又跟公室亲密无间呢?


    从前士氏不也借职权之便大肆压榨同僚,向诸侯小国收受礼物,恣意敛财?相形之下,智跞既是此次平乱的功臣,安插两个人入卿位不是什么大事。


    从赵鞅的角度来看,跟智跞的关系仿佛一下拉近了。所谓境由心转,心态转变过后,对人的评价也可以翻天覆地。从前的嫌隙仿佛大雨过境被裹挟的烟尘,待到雨过天青,杳无踪迹,只剩碧空如洗和随之相伴的朗朗心情。


    另一边,声称小病不适的智跞却是另一番心境。


    相对赵鞅的欢欣鼓舞,智跞是意兴阑珊,不止如此,甚至有些闷闷不乐。


    得知卫国送给赵鞅五百人质时,智跞很是震惊,想不到卫侯对赵鞅竟如此惧怕,不惜如此讨好。听闻赵鞅把人质寄存在邯郸,智跞笑了,是发自内心的嗤笑——赵鞅啊赵鞅,你自诩精明强干目空一切,想不到作茧自缚如斯!


    事后证明旁观者清绝非虚言,因为从头到尾智跞都不是智商奇高的政客,不过是留心观察而已。在这件事情上,他勉强跟上了董安于的节奏。


    董安于也曾问过赵鞅,是否想借此拉拢邯郸氏。透过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董安于对赵鞅的处理是有疑虑的。只不过赵鞅正在兴头上,他不好忤逆他的心意。再者,他也认为跟邯郸氏太疏远,是时候找个理由亲近了。


    智跞看得很清楚的原因与他跟中行氏的亲戚关系有关。他太了解中行氏了,无利不起早。当初中行吴替智氏求情并非心甘情愿,而是顾及到多一个帮手盟友帮助中行氏做大。卿位保住了,智跞很感激叔叔,但是他也付出了代价。


    包括赵鞅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为了请中行吴出面说情,智跞私下给他送了不少礼物,甚至包括智氏的传家至宝、智罃某次出兵山戎无意间得到的一把雕弓。


    这把弓是智跞的至爱,从未示人,连好兄弟赵鞅都没有机会亲眼目睹。经过三代人传承,到了智跞之手,它已不再是普通的军备武器。上面凝结着对曾祖父、祖父、父亲的思念,有的虽不曾谋面,他们的生平事迹却在智跞的脑海中,一生难忘。


    彼时的他,已经一无所有,这件先人遗物都无法保住——中行吴亲开尊口索要,他不敢不从。


    从那一刻起,他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智氏支棱起来。弱小就会挨揍,揍你的人不只是你的敌人,亲戚友人也会墙倒一起推有利上前抢。


    这件事情对智跞的影响至深,一举摧毁了他的旧世界。从此,他开始明白,他唯一能指望的只有公室。公室衰弱是不争的事实,君主软弱也是情势所逼。如果他主动靠近,对君主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必定感恩戴德。长此以往,肯定对他言听计从。


    事实证明,多年苦心经营终于结下硕果——中行氏、士氏被逐就是他巧妙利用仔细筹划的结果。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没想到竟然可以一箭三雕——不,只落了两雕!虽然有些可惜,剩下一家,他再慢慢想办法......


    回到五百人质,智跞猜测,赵午不会轻易把人质还给赵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可能性越小。因为中行寅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把妹妹嫁给邯郸氏那天起,这桩婚姻就注定了充满利益的勾连。邯郸地处晋国东面,跟齐、卫的距离很近,齐国蠢蠢欲动想光复霸主大业,邯郸的地位登时变得格外重要。


    跟邯郸氏结亲,对中行氏扩张东部的势力,增加对晋国东面外交的影响力举足轻重。中行寅深知这一点,为此,他不惜把家中最小的妹妹嫁给已界不惑的赵胜(赵午的父亲)。


    五百人质对卫国关系重大,送给赵鞅不过是缓兵之计。有了齐国作依靠,卫国不只是要回人质,甚至还想把原本属于卫国的领土拿回。


    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国争霸加剧,小国逐渐被蚕食。卫国虽仍保存祭祀,是个完整的诸侯国,领土面积不断缩小却是不争的事实。哪怕不能全部收获,能够拿回一点也好。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邯郸成为齐卫讨晋的首要侵扰地。


    所以,邯郸氏的处境变得复杂——身为晋国一邑,还不能得罪齐卫。唯有努力维系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夹缝中寻找平衡点,方能自保存活。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跟晋国大族中行氏结亲绝对是明智理性的选择。


    郎既有情,妹亦有意,最终,两家结为姻亲。赵午不是独生子,他有兄弟,只因他是中行氏的外甥,他才坐上了邯郸氏继承者的位置。得到这个大位,首要感谢的就是舅舅中行寅。


    如此微妙的关系,赵鞅这头猪竟没看明白?还大剌剌的把人放在彼处三年,直到晋阳城建成,卫国人再次来犯。


    智跞心想,赵鞅向来聪明,怎么此事却犯糊涂了呢?后来赵鞅一怒之下杀了赵午,智跞才恍然大悟,原来赵鞅一直把自己当作赵氏家族的大家长,以为赵午应该对他俯首贴耳屈从顺命。


    智跞又笑了,得知赵午被杀,他站在阁楼凭栏而立,仰天大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伏天氏 第九特区 女团C位她成了影后 黑科技制霸手册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